顺丰顺丰染指“外卖”背后:通达系的挤压与多元化的顿挫( 三 )


顺丰顺丰染指“外卖”背后:通达系的挤压与多元化的顿挫
图片

2019年5月 , 顺丰宣布针对电商平台及客户推出特惠专配等新服务产品 , 以此直面通达系的竞争 。 放低身段加入电商特惠件的竞争 , 虽然让顺丰保住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 但代价就是净利润的减少 。
类似的价格战顺丰也曾尝试过 。 早在2013年的双十一 , 顺丰就曾宣布推出“电商特惠” , 同城件首重价格降幅为33% , 省内件降价幅度为40% , 省外件降价幅度最高更是在50%以上 。 价格战在当时为顺丰获得了一定订单 , 但代价就是利润的大幅下跌 。 数据显示 , 2014年顺丰的年净利润比2013年下降了8.6亿元 , 承受不了利润下滑的顺丰随后便叫停了“电商特惠” 。
时隔七年 , 眼看着通达系吃着电商市场的红利 , 顺丰兜兜绕绕又回到了电商特惠这条赛道上来 。 在制定这个战略之前 , 顺丰肯定明白投身价格站的结果就是利润的牺牲 , 所以它需要在快递之外开拓出一条新的赛道 。
同理 , 丰巢启动“超时收费” , 近期宣布收购中邮速递易 , 以及日前“丰食”服务的推出 , 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脉络相连 。
如果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快递业务来看 , 近几年顺丰在同城配送、电商特惠、冷链、供应链和无人售货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尝试 , 都是在尝试打破固有的天花板 。 但从现在的收入构成上来看 , 这些多元化的业务至今没能成为重要的支撑点 。
根据顺丰的财报显示 , 2019年同城配送业务收入为20亿元 , 仅占集团总收入的1.7% 。 而快运、冷运及医药、国际、同城、供应链等新业务的全部收入占比 , 也只有25.63% 。
多元化是必然之举 , 在这些新业务真正成长起来之前 , 顺丰仍然需要不断试错并继续蛰伏 。
【结束语】
【顺丰顺丰染指“外卖”背后:通达系的挤压与多元化的顿挫】一边是通达系的不断挤压 , 一边是自身多元化进程的顿挫 , 今天的顺丰急需一个能撑起未来的“新业务” 。 或许 , 顺丰目前涉足外卖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新尝试 , 未来外界或许还能看到顺丰在更多领域的试错 。 而最让外界关注的 , 是顺丰如何在商业上把其中的逻辑跑通 , 真正形成一个闭环 。 至少就当下来看 , 相较于冷链、供应链等“多元化业务” , “团餐外卖”的未来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 。 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 投资者据此操作 , 风险请自担 。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