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王卫成不了王兴
文|谭宵寒 文章来源|字母榜
1个王兴≈4个王卫 。
2020年第一季度 , 顺丰营收是335.41亿元 , 净利润9.07亿元;同期 , 美团营收168亿元 , 经调整后净亏损2.16亿元 。 如果说一季度务数据会受疫情影响 , 将两家放在一起对比结果有些失真 , 那去年的数据应该更能说明问题:顺丰全年总收入是1122亿元 , 净利润57.97亿元;美团总收入是975.29亿元 , 经调整净利46.57亿元 。
拿着与同等甚至还更高的营收和利润 , 顺丰却没从资本市场上获得同等水平的估值——它的最新市值不足2000亿人民币 , 而美团市值在这季度财报发布后一度超8000亿港元 , 已逐渐接近顺丰的四倍 。
这样的差距 , 王卫心里怎能不苦——5年前他就说过 , 快递是一个辛苦的行业 , 前线收派员尤甚 , 他要将顺丰从出卖劳力赚钱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 然而时至今日 , 快递仍然是件苦差事 。
反观美团 , 虽然外卖也辛苦 , 但苦的是骑手 , 不是美团;而且冲着扶摇直上的市值 , 哪怕再辛苦一些 , 美团也会甘之如饴 。
美团、饿了么、盒马这样深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互联网公司 , 和顺丰在业务性质上有相同之处 , 本质上主要干的都是配送的活儿 。 “大丈夫生当如是”或“彼可取而代之也”的喟叹和渴望 , 虽然没从王卫口中说出 , 但却从顺丰一次次向互联网挺进的试水动作中显露端倪 。
王卫显然也希望顺丰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互联网公司待遇 。 这些年 , 顺丰从未中断向互联网靠拢的步伐 , 相继推出顺丰优选、顺丰嘿客等产品……但结果是被一次次推开 。
这一次疫情爆发 , 让顺丰又看到了一线机会 。
3月底 , 顺丰同城上线“丰食”小程序 , 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团餐 , 同时也为个人提供配送服务 , 已有近百家餐饮品牌入驻 。 5月11日晚 , 顺丰对此回应 , 丰食是顺丰同城内部孵化的团餐平台 , 现在的业务形态是顺丰内部推行 , 接受内部订单 , 没有对外 。 字母榜最新发现 , 在丰食进入大众视野后 , 已经取消了个人用户下单 , 下单前需要认证为企业员工 , 且需要企业已入驻平台 。
图片
顺丰同城早已与餐饮品牌合作 , 外卖佣金压力下 , 一些餐饮集团陆续开通了自营外卖业务 , 但他们显然不会再大费周章地自建配送 , 与顺丰、达达、闪送等第三方同城物流合作是多数派选择 。
如果说以前的合作模式中 , 顺丰同城做的依旧是王卫口中的苦生意 , 那拥有了丰食这样一个中心化送餐平台的顺丰 , 似乎离互联网更近了一些 。
不过做外卖并不容易 。 丰食佣金低廉 , 且面向的是单笔订单额更大的团餐市场 , 对商家来说 , 多一个平台何乐而不为;但对于使用外卖平台订餐的用户来说 , 成熟外卖平台的基础设施积累、价格优惠及用户习惯 , 才是粘合外卖平台与用户间的502胶水 , 王卫的本地生活服务梦 , 最终还要看用户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 用户愿意 , 顺丰才能向着“互联网公司”更进一步 。
图片
“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 。 ”与许多试图走进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路径相同 , 电商是王卫的首选 。 电商在前面靠低边际成本的规模化快跑拿着高毛利 , 快递跟在背后吭哧吭哧出苦力赚辛苦钱 , 前者成为后者的效仿目标顺理成章 , 但快递并不天然通往电商 , 目前还没有快递转型电商的成功先例 , 顺丰的电商业务也在一次次的身形变换中艰难求索 。
2010年顺丰推出了以出售食品、礼品为主的顺丰e商圈 , 2011年顺丰e商圈转向蔬菜食品 , 2012年顺丰推出了高端电商平台尊礼会和后来以生鲜电商为主打的顺丰优选 , 2014年则上线了需到店线上下单的顺丰嘿客和跨境电商顺丰海淘 。
推荐阅读
- 界面新闻|快运规模最大的安能物流发布两款高端产品,正面杠上德邦、顺丰?
- 顺丰六·一伴你“童”行 顺丰同城急送为福利院儿童送上爱心餐
- 团餐顺丰、趣头条、万科、思念纷纷入局,团餐正由“蓝海”变“红海”
- 岳阳网|永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顺丰不断完善“投诉顺丰”受理服务
- 顺丰韵达6.14亿战略投资德邦 快递企业“合纵连横”提速
- 顺丰520用心表达爱!顺丰同城急送这些520订单真得暖哭了
- 顺丰顺丰同城急送搭建起爱的配送通道 助力用户520表达爱
- 阿里■原创 丰巢还在涨价,菜鸟继续免费,顺丰第二次叫板阿里又没成功!
- 「同比下降」顺丰控股4月单票收入18.82元 同比下降20.79%
- 顺丰控股顺丰控股4月单票收入18.82元 同比下降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