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二 )


天梯山石窟在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 , 至明、清时期已成为喇嘛教寺院 。 据记载:明朝正统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处 。 由于天梯山石窟是红砂岩 , 地质结构松软 , 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 尤其是1927年的大地震 , 致使大部分石窟坍塌 , 原地点石窟仅存3层 , 大小洞窟18处 。 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修建黄羊河水库 , 因为石窟群均在被淹没地段 , 所以对石窟内的雕像、壁画等文物进行了搬迁 , 大多运去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存放 , 剩下一个最大的石窟 , 为了保护这个石窟 , 修建了一堵大坝进行拦水保护 。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精美的大佛



实际上60年来黄羊河水库并没有达到原先设计的高度 , 也就是说 , 石窟文物原先并不需要搬迁 , 因为在搬迁过程 , 珍贵的雕像和壁画因为当时条件所限 , 都有了不同程度损坏 , 只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 , 科学决策才能避免错误再犯 。 据说 , 这批被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管护了半个多世纪的文物 , 已经重回故里 , 听说经过精心收复后将重新安放在原址 , 彩凤还巢重新焕发光彩的天梯山石窟值得期待 。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天梯山石窟周边的黄羊河水库



现在天梯山最大的洞窟 , 修建于唐朝 , 为敞口窟 , 残高30米 , 宽19米 , 进深6米 , 两边有木梯可走下去观赏大佛像 。 窟内有高28米佛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主造像1尊 , 大佛巍然端坐 , 左手平放在膝盖 , 右臂前伸 , 手掌心向外 , 大佛左右两旁有高达21米、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的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和慈眉善目的文殊、普贤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等6尊造像 ,, 其中多闻天王的脚还踩着一个小鬼 。 几尊造像生动传神 , 衣服褶皱和发髻等细微之处都十分清晰精细 。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高28米佛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主造像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多闻天王的脚下踩着一个小鬼



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 , 虽然已经不完整 , 但是残存部分依然可见壁画色彩斑斓画工精妙 。 壁画绘制的都是云纹青龙、大象、梅花鹿 , 白马、墨虎、菩提树和牡丹花卉等佛家吉祥物 。 整个壁画笔触清新 , 色泽艳丽 , 气势磅礴 , 形象逼真 。 这个硕果仅存的石窟 , 精美传神的石雕佛像和壁画 , 依然骄傲地诉说昔日的辉煌 。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大佛石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在景区内修建了一座“天梯山石窟陈列馆” , 里面用图文的形式介绍了天梯山石窟的前世今生 , 让人对中国的佛教文化的传播历史、武威的地理人文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



壁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竟然是中国石窟文化的源头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