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三 )

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下图拍摄于1921年的柏林凯撒威廉学院 , 都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 爱因斯坦就不用说了 , 犹太裔的詹姆斯弗兰克是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弗里茨哈伯是一战中帮助德国制造出了化学武器的犹太科学家 , 被称为化学武器之父 , 他也是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他和卡尔·博施合作开发哈伯-博施法(哈伯法) , 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氮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形成氨 , 使得人类可以人工合成氮肥用于农业生产 , 摆脱了必须依赖天然氮矿石的局面 , 导致全球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而丽泽迈特纳是当时知名的女性犹太物理学家 , 一生中获得了数十次诺贝尔奖提名 。另外是赫塔斯波纳Hertha Sponer , 她和Lise Meitner 以及Hedwig Kohn三个人是德国首批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 她其实不是犹太人 , 但是因为纳粹对女性科学家的偏见 , 因此在1933年后她也被免职 , 被迫离开了德国 , 之后辗转于193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 。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从左到右:赫塔·斯波纳(Hertha Sponer)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雨果·格罗特安(Hugo Grotrian) , 英格丽·弗兰克(Ingrid Franck) , 威廉·韦斯特法尔(Wilhelm Westphal) , 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 , 奥托·冯·拜耳(Otto von Bayer) , 丽泽迈特纳(Lise Meitner)彼得·普林斯海姆(Peter Pringsheim) ,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 , 古斯塔夫·赫兹(Gustav Hertz)和奥托·哈恩(Otto Hahn) ,照片中有一半人在1930年代被迫离开德国 。 图片来源:AIP EmilioSegrè视觉档案馆 , Aristid V. Grosse收藏在30年代被迫离开德国的科学家中 , 除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哈伯以外 ,光是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就有三个:爱因斯坦 , 詹姆斯弗兰克和薛定谔 , 说起来中国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 , 是“新中国理论物理第一人“ , 当然如果当时杨振宁大佬回国了 , 就不是第一人了 , 另外一位位列23位元勋之一的功勋科学家周光召 , 也是彭桓武在北大的学生 。彭桓武1941年8月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后 , 就在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 所长就是薛定谔 。 下图就是彭桓武和薛定谔的合影 , 如果薛定谔没有从德国离开 , 那么彭桓武或许就遇不到薛定谔了 。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除了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外 , 逃离德国的移民之后又出了一些诺贝尔奖得主 , 例如格哈德·赫兹伯格(Gerhard Herzberg)在加拿大获得1971年诺贝尔化学奖而还有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 , 1978年) ,杰克·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 , 1988年)和雷纳·魏斯(Rainer Weiss , 2017年)出生于战前德国 , 但童年时移居美国 ,还有迈克尔·科斯特列兹(Michael Kosterlitz)( 2016年)是德国难民的儿子 。根据一项2016年的研究表明 , 30年代从德国被开除的物理学家人数占到了德国的15% , 而他们发表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占到了所有德国物理学家的64% 。另外比较著名的是 , 三个匈牙利出生的犹太科学家 , 他们都在德国做科学研究 ,都由于纳粹的原因离开了德国到美国 , 这三个人是Edward Teller(爱德华泰勒) ,以及Eugene Wigner(维格纳 , 他在196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 还有Leo Szilard(西拉德) , 他们敏锐的觉察到了德国在开发原子能方面的进展 , 并且认为德国会开发出原子弹 , 有必要警告美国也开始类似的计划 ,他们商议后 , 由西拉德起草了信件 , 并且说服了和平主义的爱因斯坦 , 必须赶在德国人之前开发出原子弹 , 爱因斯坦在信件上签名 , 并且在1939年8月递交给罗斯福总统 , 由于爱因斯坦的巨大声望 , 促使罗斯福在当年底开启了曼哈顿计划 。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 , 可以在美国能源部官网的曼哈顿计划文档的第九页找到 。https://www.energy.gov/sites/prod/files/Manhattan_Project_2010.pdf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上面提到的几个促成了曼哈顿计划的欧洲犹太科学家 , 维格纳在曼哈顿计划中领导了一个团队 , 而泰勒不仅参与了曼哈顿计划 , 更是在后来美国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 被称为氢弹之父(氢弹为泰勒-乌拉姆构型) , 在在1999年与《科学美国人》的一次访谈中 , 泰勒更是认为氢弹完全是自己的设计 , 他告诉采访人员:“我有贡献 , 乌拉姆没有 。 要如此唐突地回答 , 我感到抱歉 , 但我必须要这样做 。 乌拉姆当时对一套旧设计感到不满意 。 他拿着一个新构想的一部分来找我 , 而这个构想我那时已经思考过 , 正愁找不到人听我说 。 他当时说愿意在论文上跟我联署 。 但当找他做论文答辩及实际研究时 , 他却回绝了 。 他说:“我不信任这套方法 。 ”直接起草了开发原子弹信件的利奥·西拉德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的首席物理学家 , 1942年12月协助恩里科·费米等人建立了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 。大量顶尖科学家们的流失 , 让德国在科技竞赛中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 让德国在东线面临苏联海量的兵员和工业产能 , 国力在大量消耗的同时 , 自身在战争的技术优势也在迅速丧失 。 在一本叫做《德国物理学会在第三帝国》的书里面 , 在第146页有一段描写 , 是摘自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在1943年的日记 , 他是怎么写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