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战国时代 , 各国皆以兼并别国土地为目标 , 但是在商鞅变法后 , 逐渐演变为秦国企图兼并东方六国、东方六国抵御秦国为主(当然六国之间也有冲突与战争)的局面 。
在这局势中 , 六国多无力抵御秦的进攻与侵略 。 唯有赵国因继承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成就 , 军力强盛 , 成为少数有能力应付秦国兼并的国家 。
在这种情况下 , 秦、赵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 早已势所难免 , 只是时间与地点的问题罢了 。
远交近攻
秦、赵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之前 , 魏人范雎在魏不得志 , 投奔秦国发展 , 获得了秦昭王的赏识 , 被任命为客卿 。
范雎获重用后 , 对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 。 他认为采此战略——“得寸则王之寸也 , 得尺则王之尺也 。 ”
关于“近攻”的对象 , 范雎认为应以“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的韩、魏为优先 , 秦昭王听其计 , 于公元前306年至前298年 , 加强了对魏国进攻 , 陆续占有了魏的河西、河东之地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文章图片
范雎雕像
秦国在河东地区 , 拓展到了沁河西岸 , 和韩国上党郡隔着沁河相望 , 建立起了向韩国上党地区、甚至向赵国进攻的“桥头堡” 。
对魏国拓展成功后 , 范雎又对秦昭王进言 , 提出了攻打韩国的战略规划 。 秦昭王听从范雎的建议 , 决意加强对韩的进攻 。
公元前262年 , 秦国陆续攻占了韩的新垣、曲阳、南阳、轵邑 , 最后攻下了野王 , 切断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核心地区的联系 。
天降“馅饼”
范雎再度实行之前与昭王讨论的战略 , 派兵攻打荥阳 , 加强对韩的压力 , 以致韩王决定割让上党郡 , 向秦国求和 。
但因为上党军民不愿投降秦国 , 韩国上党太守冯亭拒绝执行割地与秦的命令 。 在当地军民的支持下 , 冯亭派遣使者前往赵国 , 表达了将上党十七城献给赵国的意愿 , 并请求赵国出兵协助保卫上党地区 。
对于是否接受上党郡 , 赵国的内部形成了两派 。
以平阳君赵豹为代表的一派 , 认为冯亭的献地是引兵祸于赵 , 并不是真正要献上党与赵 。 他的结论是:这是“无故之利” , “必无受也” , 强烈反对接收上党 , 以避免赵、秦发生冲突 。
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胜则主张接受 , 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坐受城邑十七” , “此大利 , 不可失也 。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文章图片
平原君赵胜剧照
最后 , 赵国决定派赵胜接受冯亭的献地 , 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 就地留守上党;另外 , 派廉颇率军驻扎于接近上党的长平 , 以为呼应 。
秦昭王获知此消息后 , 于公元前260年派遣王龁率军进攻韩上党 。 上党军民向赵国方向撤退 , 与廉颇屯扎于长平的赵军会合 。
此时 , 秦军是否会乘势进攻赵国本土仍未可知 。 于是 , 廉颇固守长平 , 观察形势 。 结果 , 王龁率领的秦军于同年四月 , 向赵国进攻 。
影响秦、赵两国深远的大战 , 开始进行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上党郡究竟有多重要?
秦国当然急于占领韩国割让的上党郡 。
对秦国来说 , 攻打韩国除了可以削弱一个心腹之患 , 还可控制天下枢纽地区 , 为征服天下奠定基础;而且占领韩国的土地 , 符合自己“近攻”的原则 。
就赵国而言 , 秦韩之间的战争 , 赵国本可作壁上观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文章图片
赵武灵王剧照
可是 , 赵国自从赵武灵王改革后 , 国力增强 , 就算尚无一统天下之雄心 , 也不甘于见到秦国国势日益强大 。 更何况秦国强大后 , 短期内对韩国造成威胁 , 难保长时间后也会危害赵国 。
事实上 , 赵国从“胡服骑射”改革后 , 对秦国扩张行动的关注就十分密切 。 “阏与之战”爆发时 , 虽然阏与道远险狭 , 可是赵惠文王仍决意派军援救阏与 , 就是赵国对秦的扩张有警觉、企图抑制秦国的例子 。
秦国攻韩 , 韩国不支 , 主动割让上党郡给秦国 , 除了导致韩国更加衰弱 , 秦国势力更是扩张到离赵国更加接近的地区 , 对赵国相当不利 。
在听闻冯亭有意主动将上党郡移交给赵国后 , 赵国就面对着是否要接受此地的战略抉择 。
赵国基于抑制秦国的威胁 , 甚至扩张己身国力的考量 , 即使明白可能会因此与秦为敌 , 仍决定接收上党郡 。 换句话说 , 赵国为了保护、加强自己的实力 , 不惜开罪秦国 , 也要介入秦、韩两国的领土移交 。
赵国为何敢如此冒险?他们不怕引发秦军攻击的动作吗?可能是因为赵国对自己的军事实力 , 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文章图片
白起剧照
赵国到底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如果赵孝成王不去接收上党郡 , 或者不在当时干扰秦国接收韩地 , 那么 , 秦、赵“长平之战”应该不会在当时爆发 。
但是 , 只要秦国并吞六国的行动不停止 , 秦赵大规模战争仍是无可避免的 , 只是时间早晚 , 以及战场在何处的问题 。
是故 , 赵孝成王当时若选择不接受韩上党 , 利用秦赵大战尚未爆发的时期推动改革 , 解决赵国国内贵族权势过大、特权破坏法制、农业实力不足等缺失 , 让赵国在日后的秦赵大战更具实力 , 会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
从结果来看 , 接收上党后 , 秦赵“长平之战”爆发 , 赵国战败还元气大伤 , 所以似乎不应接受该地区 。
但是 , 单以战争结果来反推论原先赵国接收上党之举为错误 , 仍是有待商榷的 。
“长平之战”后的思考:天上真能掉馅饼?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郡?
文章图片
秦昭王剧照
韩国上党地区北连赵国的太原郡 , 该地若为赵国所取 , 赵国可将对秦战线移至离邯郸更远的上党高地 , 凭借有利地形对秦作战;反之该地若为秦国所取 , 秦国可将夺自韩、魏的河东、河西、南阳、上党连成一片 , 建立一条新的进攻赵国战略通道 , 对赵国大为不利 。
因此 , 从地缘观点来看 , 接收冯亭主动献上的上党 , 也不能说是一个必然错误的决定 。 特别是假如赵孝成王只想维持国内政局现状 , 而不加以改革的话 , 不接受韩上党所争取到推迟秦赵大战的时间 , 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
在此情况下 , 乘着赵国在军事实力仍然强大之际 , 接收上党郡 , 并持续加以把守 , 让国防安全加强 , 是合理的选择 。 而且 , 以当时赵国的军事实力与上党的有利地形 , 赵国尚有机会与秦国一决高低 。
从上述分析可知 , 赵国选择接收上党 , 是导致与秦国大规模冲突的原因 , 但不能直接推论 , 这是赵国惨败的直接原因 。 而接收上党的战略决策 , 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毫无道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