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电商这辆列车并不好搭乘,“品牌日”国货出圈


北京商报电商这辆列车并不好搭乘,“品牌日”国货出圈
文章图片
国货与电商有着说不完的爱恨情仇 。 5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品牌日 , 各大电商陆续发布过去一年中国品牌的成交数据 。 想要与雅诗兰黛比肩的林清轩、新生国货品牌认养一只牛、老字号老庙黄金等国货品牌正在重新认识电商 。 但也有从业者说 , “能成为爆品需要时机和资金 , 当下条件齐全的中国品牌为数不多” 。
新兴的中国品牌与电商相顾 , 并许下携手同行的誓言 , 但想要成功谈何容易 。 双方不但要打破情怀的“皇帝新装” , 要确保产品力度 , 又要用有限的资金搭建新渠道 , 更要提防国际品牌的猛攻 。
国货“野蛮生长”
过去一年里 , 国货也是中国品牌悄然生长 , 可谓风光无限 , 成了不少90后、95后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 。
想要与雅诗兰黛比肩的林清轩讲着“肌肤发光的秘密”;名字听起来颇有新奇感的“认养一头牛”成了都市白领丽人手中小确幸;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但国内的年轻人追捧 , 国外的年轻人也在苦心孤诣寻找代购;回力的回雁-无效电阻款让无数人在小红书、B站“蹲点“抢 , 杏花楼的创新甜品吸引着排队排了300米……
北京商报电商这辆列车并不好搭乘,“品牌日”国货出圈
文章图片
的确 , 新锐的国产品牌起名字不再避讳自己的本土身份 , 90后消费也不再专挑洋品牌 。 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 , 中国人的购物车里装着的有八成都是国货 。 而另一项来自全球品牌和营销咨询公司铂慧(Prophet)的调研也侧面印证了这个结论——2016年时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50个品牌中有32个是国外品牌;到了2018年 , 情况发生了大逆转 , 国货品牌上升到了30个 , 占据主导地位 。
北京商报电商这辆列车并不好搭乘,“品牌日”国货出圈
文章图片
如果说2018年、2019年让不少中国品牌“回心转意” , 愿意做出改变 , 重新熟悉中国市场 。 疫情之后的2020年被不少中国品牌视为“国货崛起之年” , 萌生了在品牌美誉度、订单量上超过进口品牌的想法 。 2020第一季度中国品牌增速明显领跑大盘 。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一份数据中 , 受疫情影响 , 2020年2-3月 , 中国品牌商品及品牌数量、下单人次、订单量的同比增幅均高出进口品牌增速 , 两者差值从2019年的20%扩大到30%以上 。
拼多多产业带计划负责人王梦家介绍 , 受新消费思潮和国货品牌潮的双重带动 , 平台国货销量逐年增加 , 消费者的观念逐渐从“进口才是好东西”转为“国货真香” 。 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 , 越来越多的产业带优质产能发力内销市场 , 调整产品结构、定价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 平台国货出现了供给、需求同步增长的现象 。
上海豫园珠宝时尚集团的总裁张剑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谈起老庙黄金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时称 , 今年1-4月份 , 老庙黄金在线上做了200多场直播 , 销售业绩达到700多万 , 新增粉丝达到1万多人 , 线上业绩实现了销售回暖 。 “3月20日的一场直播 , 天猫旗舰店直播见粉丝同比增长20倍以上 。 这是在此前不曾出现过的情景 。 ”
“短期来看 , 中国品牌的确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 但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抵御成熟的国际品牌的冲击 。 ”国研智库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苏培科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强调 , 国外知名品牌依旧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 疫情结束后 , 产业格局一定会再度发生变化 。 “进口品牌的挑战依旧存在 , 甚至会有更多的海外成熟品牌涌进中国市场 , 对中国品牌的冲击还有且不容忽视 。 ”
能否跑赢低线市场?
海量的中国品牌在各家电商平台上“野蛮生长” , 甚至比拼谁能用更短时间让成交额破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