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他以被皇帝株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 他的牺牲成全了谁?
在封建社会 , 各式各样的刑法确实是非常的令人发指的 。 其中有这么的一个刑法就是诛九族了 , 诛杀所有的家人和亲戚 , 诛杀人员之广确实是令人发指 。
但是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一个人 ,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十族之人 , 死法也是非常的惨烈 。
他就是明代的一代忠臣 , 方孝孺 。
在我看来 , 这样的一句话是对他一生最全面的概括 。 面对不公平 , 他迎难而上仗义执言 , 挑战帝王权威 , 死之壮烈 , 敢于面对诛十族之刑罚 。
笔者认为 , 他确实也是才能有限的一个人 , 风骨和节操 , 并不能让他在历史上从此震名 。
据后人更多的推敲与探测却发现 , 也许他这样的一个壮烈之死 , 并非是成就了自己的风骨 。
其中还有许多探究之地 , 他的死还是存疑的 。
方孝孺雕像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年少成名 , 精敏绝伦方孝孺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孩子 , 自幼非常的好学 。 明初的大学问家 , 翰林院宋濂就曾经是他的老师 , 所以说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神童了 。 传闻他每天阅读书厚度超过一寸 , 在乡间有小韩愈之称 。 明代哲学家李贽曾记载方孝孺 ,
"方孝孺自幼精敏绝伦 , 双眸炯炯 , 日读书积寸 。 为文雄迈深醇 , 乡人呼为小韩子" 。确实是非常的厉害 。 作为宋濂非常骄傲的学生 , 他不仅注重写文章 , 同时注重文章里面道义的宣扬 。
在《方孝孺传》里曾经就有这样的记载 , "孝孺顾末视文艺 , 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明史·方孝孺传》) 。可见他对忠义的重视 。 其实在我看来 , 这在冥冥之中 , 也已经奠定了之后他悲剧的人生了 。
不注重物质生活 , 但是却非常的注重名节 , 不怕贫困 , 但是却知天下为己任 。 在老师的看重下 , 也是在朝堂上面 , 得到了宋濂的进一步提携 。
方孝孺血石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进入朝廷 , 平步青云在恩师的引荐下 , 方孝孺很快就接触了朝廷的相关政务 , 并且被朱元璋看中 。 被引为器重之人才 , 25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召见 , 并且非常欣赏 。 朱元璋死后 , 继位之人为朱允炆 , 而其重视方孝孺 , 他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学生 。
作为帝王之师 , 在当时他一路高升进入了翰林院 , 在朝堂上确实是有着很大的权力的 。
建文帝对他非常的尊重 , 也听从了朱元璋的建议 , 无论是文学上的问题还是国家的政治大事都要向其询问 , 甚至由其定夺 。
在我看来 , 这是方孝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平步青云的一面 。
作为一名帝师 , 他企图利用自己的学生朱允炆实现自己的终极抱负 , 也成全了自己一代儒家的大名 。 正在他全心全力准备辅佐新皇帝的时候 , 有了当时的朱棣之乱 。
在我看来 , 而在朱棣之乱里 , 注定了方孝孺这一辈子再也没有办法成为其他儒家一样一世清白 , 成为一个绝对的君子 。
影视剧中的方孝孺形象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机智用计 , 毕生之耻当时的燕王之乱朱棣已经领兵南下 , 甚至已经来到了南京 。 当时的朱允炆就只能丢弃首都 , 逃亡在外了 。
建文三年五月 , 朱棣派属下向当时的皇帝求和 , 在军事实力远远低于他的情况下 。 朱允炆杀死了使者 , 但作为帝师的方孝孺并没有阻止这件事 , 似乎还在暗中默许 。
我们都知道 , 两国争战不斩来使 , 方孝孺为什么眼看着这么大的失误出现了?
其实参照方孝孺后来的行为 , 也可以窥见 , 在这件事情过去不久 。 方孝孺就向帝王献计 , 反间朱棣的长子朱高志 , 造成家族内部混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