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二 )


在笔者看来 , 虽然没有成功 , 但是实际上在历史上对于方孝孺本人也是一个很大的污点了 。
虽然说反间计正是作为36计中的一种 , 但是确实是一种比较卑鄙的手段 。
作为一代儒家 , 帝王之师方孝孺本应是以忠义屹立于历史之上 , 以风骨影响世人 。
在笔者看来 , 他的这个行为确实是在他的人生中留下很大的污点 。 但即使如此积极的献计并没有挽回当时的朝廷 , 朱棣大军实在是太过强大 , 不久就攻破了都城 。
在朝堂上穿孝服的方孝孺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壮烈赴死 , 成全忠烈皇帝弃城而逃的时候 , 方孝孺却并没有跟随 。
他是一代儒家 , 当时的那个时代对于儒家而言 , 臣随君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 也是一件可以名留青史的事情 。
他坚决的请求 , 带着为数不多的守卫等待援军 , 同时也是做好了随时为社稷而死的准备 。
敌军入城的时候 , 朱允炆选择自焚 , 而方孝孺却被敌军所获 。 其实一直对于方孝孺都是非常的重要的 , 有着朱元璋在前面的认可 。
所以说他想请方孝孺为其撰写登基诏书 , 如果方孝孺有响应的话 , 其实也是对于他的门生以及天下的儒家子弟有一个交代 。
但是实际上方孝孺选择一种最壮烈的死法 , 同时他的死法也是在我们的情理之中的 。
影视剧中方孝孺大骂朱棣的情节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在受到帝王召见的时候 , 他穿上了一身丧服跑到的皇宫 , 为朱允炆哭丧 。 帝王知道之后怒气丛生 , 方孝孺不仅不答应 , 随即开始穷尽毕生之文学功力 , 破口大骂 。
帝王以九族之性命威胁 , 方孝孺答曰:灭十族又何妨?
继续大骂 。
在笔者看来 , 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书生 , 在纸上大写的逆臣贼子4个字 。
这件事情着实是触怒了帝王 , 让他死的非常的惨烈 , 同时也灭掉他十族 。
一共杀了7天 , 整整873人 , 当时的明史曾记载 。
《皇明表忠记》中记载:"孝孺十族之诛 , 有以激之也 。 愈激愈杀 , 愈杀愈激 , 至于断舌碎骨 , 湛宗燔墓而不顾 。孝孺之死在一时确实是被传为了佳话 , 但是他的死确实是值得的吗?在笔者看来 , 如果从他所接受的正统儒学思想来探讨的话 , 他的死确实是必要的 。
因为在儒家所标榜的 , 就是一个文人的风骨 , 德行则是在首位 。
孟子就曾经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 为了国家大义 , 是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的 。 而如果参照方孝孺祖上 , 其父方克勤也是因为一件冤案 , 选择了舍生取义 , 在狱中中被杀 。
无论是从小接触的教育来看 , 还是从家族传统来看 , 方孝孺的舍生取义仿佛都是顺理成章的 。
在我看来 , 如果我们再回到这件事的本身来看的话 , 他的选择 , 却是让人觉得有一点残忍了 。
民间曾有一句名言 , 一人做事一人当 , 方孝孺选择一人的忠义 , 想要成全自己的气节 。 但是却连累了无辜的700多个人为自己陪葬 , 这样的选择确实是不智 。
胡适先生曾说过:我们的圣人孔夫子在2500年前 , 就提倡'有杀身以成仁 , 毋求生以害仁' , 这是我们的传统……方孝孺就是为主张、为信仰 , 为他的思想而杀身成仁的一个人"其实也是可以看的出来 , 后代的一些文人 , 对于他的这样的平白无故的牺牲 , 确实是持一个反对的观点的 。
方孝孺之墓
小范说历史成就了忠臣风骨,他以被皇帝诛十族的代价了却一生
文章图片
方孝孺临死前曾经泣血赋诗一首;"天降乱离兮 , 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 , 谋国用犹 。 忠臣发愤兮 , 血泪交流 。 以此殉君兮 , 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 , 孰不我尤!"也许在当时那个时代面临皇帝的威严和朱棣的屠刀 , 他这样的大力凛然的行为确实是值得人的崇拜的 , 也确实令人钦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