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娟「淄博淄川」崔文娟:从平原大妮到小米姑娘


_本文原题:「淄博淄川」崔文娟:从平原大妮到小米姑娘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9日讯淄博市淄川区当地特产蓼坞小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传统地方名产 , 久藏深山人未识 。 是电商让它插上翅膀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干练的短发、爽朗的笑声、朴实的语言……初见鲁乡裕家庭农场的创立者、山东沃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文娟、淄川霖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 她正在“鲁乡裕绿色农场”平台上忙着卖小米 , 这位自主择业、扎根山区农村创业打拼的姑娘 , 给采访人员留下了务实能干的深刻印象 。
崔文娟「淄博淄川」崔文娟:从平原大妮到小米姑娘
本文插图
电商平台让蓼坞小米插翅飞翔
1987年崔文娟出生于聊城市高唐县 , 是地道的平原妮子 。 因为当地是平原不产小米 , 喝的人不多 , 从小在崔文娟的印象中小米是一种很稀有的物品 。 2007年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 , 2009年嫁到了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蓼坞村 。 从平原到山区 , 还没有一下子适应过来 , 但家家户户种植的谷子引起了她的兴趣 。
这里自古就有种植谷子的传统 , 人们一直保持着日常生活中喝小米粥、妇女坐月子吃小米饭、生了孩子送米等习俗 。 由于山地的土壤呈弱碱性 , 生长周期长 , 光照充足 , 生产的小米粒小均匀、色泽黄润 , 熬出的稀饭粘度高 , 粒粒相连 , 口感香甜 , 远近闻名 , 是一种传统的天然的营养佳品和地方名产 , 蓼坞小米还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
虽然产出的小米很好 , 由于地处山区 , 乡亲们卖米却一直是个难题 。 “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祖祖辈辈种植小米 , 蓼坞小米早就有着远近闻名的好口碑 , 我自己又是学计算机专业的 , 为何不通过自己的特长把家乡的这一特产更好的推广出去……这一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崔文娟与老公商量着 。
“现在直播很火 , 我们正在筹划 , 准备通过直播来销售我们的小米 , 让我们的蓼坞小米走的更远 , 香飘万家 。 ”崔文娟信心满满地说 。
生产基地示范带动标准化种植
在电商平台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 , 闲不住的崔文娟又有了新想法 。 “当地这么好的地理条件 , 为何不建立基地种植蓼坞小米 , 企业化运作 , 打造特色品牌呢?”原来崔文娟通过调研发现 , 蓼坞小米正是因种植面积太少、产量太低 , 形不成品牌效应 。 如今 , 人们都关注健康、注重绿色食品 , 重拾“蓼坞小米”品牌 , 她志在必得且充满信心 。
说干就干 。 2013年10月 , 崔文娟承包了一片山地 , 流转了村里550亩土地 , 打算种植小米 。 她首先报名参加了农场主培训等各类实践学习 , 又找来《齐民要术》反反复复研究多遍 , 还请来村里多位种小米的老把式手把手的教……
“我们流转的这些土地 , 位于蓼坞村的山嵧中 , 两边全是青石山 , 当地人叫它‘石家峪’ 。 ”崔文娟说 , 山嵧中的土地是雨水从山上冲刷日积月累淤积形成的 , 山土地土壤肥沃 , 这正是农业专家认为适合小米生长的区域 , 也是小米的黄金产区 , 她参照《齐民要术》中讲的“粪种”的做法 , 播种时 , 将谷种掺到土肥里 , 同时拌上蓖麻糁和炒熟的花椒种子 , 在做肥料的同时还能除虫 , 避免了使用农药 。
如果是电商平台与崔文娟专业还有点关联 , 可种植谷子对于这个平原来的姑娘来说 , 难度可想而知 。 创业初期 , 为了避免露水造成谷子“黑穗” , 崔文娟每天早晨都安排人分别站在谷地的两边 , 将一条麻绳拉直 , 放在谷苗中间高的位置 , 快速从地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 将谷苗上的露水沥掉;为了“万一挑一”精选出好种 , 小米收获前 , 她先到每一个地块察看 , 将那些个头大、籽粒饱满的谷穗掐下来、扎成束 , 做好标记 , 挂在屋檐下晾干 , 待来年播种时再脱粒 。 历经3年时间 , 培育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优良品种 , 并在色泽 , 口感 , 营养价值上提升了一大截 。 她种植的蓼坞小米 , 除了谷粒的脱皮环节使用机械外 , 其他全是手工……千辛万苦 , 只为保证小米的绿色品质 。 几年下来 , 崔文娟从当初的“门外女”变成了“种植状元” , 农广校还专门在她那里建立的一个农民培训学校 , 让她来给大家讲课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