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尼爱尔兰诗人希尼:诗歌来自于惊奇,来自生命的突然涌动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爱尔兰诗人希尼:诗歌来自于惊奇 , 来自生命的突然涌动
人与人拉起手站在一起 , 逐渐连成一片 , 跨越时空蔓延而去 。 在这个形象里 , 有关于亲情和友爱的伦理 , 有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协作 , 有抢救病人时的奔忙 , 有对转世重生的冥想 , 有抄写圣书时手掌的痉挛 , 有对家人亡魂的拥抱 , 有神秘之光幽微的闪烁 , 也有对新生儿好奇的凝视 。
一切汇成了千头万绪 , 用诗集化为一份礼物 , 送给世人 。
《历险之歌》摘选
前面的乘客座位给了护士 , 你
被安排在属于她的侧座 , 我仰面平躺—
一路上 , 我们的姿势保持不变 ,
千言万语 , 一声不响 ,
我们的视线交织快如激光 , 从没有过
这样的狂迷之旅 , 直到那一刻……
但我无法感受
你如何抬起这只手 , 让它全程
握在你的手里 , 笨重如钟绳结
我们全速穿越唐格洛区
格伦多安区 , 我们的对视迷醉了
被挂起的输液点滴一分为二 。
本文插图
病重之后 , 诗人意识到自己所写的一切 , 都可能是向人世告别 。 倒在地上时 , 他想起了过世多年的父亲 , 觉得自己变回了一个要找爸爸的小孩 。 那是一种无法再挣扎的无助 , 听不到声音的哭喊 。 在救护车送他去医院的路上 , 妻子坐在他对面 , 握着他失去知觉的手 。
恍然间 , 我又在犁的两个把手之间
找对了步调 , 别人的手来帮着
我的手 , 每次犁刃倏然推走 , 每块石头上的磕碰
都在手柄的木纹中 , 握如脉搏 。
被病魔击倒带来的不仅是恐惧和痛苦 , 还有危急时刻对爱的提醒 。 这样的诗充满了惊奇 。
爱默生说 , 诗歌中的惊奇并不是表达上的出人意料 , 而是让人猛然意识到自身生命力的涌动 。
希尼的惊奇以低调、强韧而坚决的方式贯穿了这本诗集 。 在一个召唤身体记忆的诗歌维度上 , 肢体麻木的诗人重新描摹出多年前劳动中的场景 , 用记忆的触须抚摩过去时光中骨骼的运动 , 筋腱的紧张 , 生命力的起伏搏动 。 同时 , 我们也看到风烛残年的诗人上楼梯时的犹疑和艰难 。 这是另一个身体与诗歌融合的维度 , 诗人讲述自己怎样在摇晃倾斜的动作中稳住自己的脚步 , 感受并微调着存在的眩晕 , 而他对精准和稳健的追求则一如既往 , 在时而茫然甚至失去记忆的脑海里如劲帆驶过 。
本文插图
【希尼爱尔兰诗人希尼:诗歌来自于惊奇,来自生命的突然涌动】《落单》摘选
现在又冲着他去了 , 我们对视的目光
就此分开了 , 我感到一阵
失去亲人的悲痛 , 在知道这个说法之前 。
诗人的现实身份其实是一个起点 , 他由此出发反向成长 , 深入过去找回经历中每一次启示和证明 。
原生语言、朝向自然的美学、细小但有意义的个人历史经验 , 它们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象征 , 代表一个完整而有机的世界 。 它不仅是乡愁和回忆的对象 , 它来自一个完整的诗歌之域 , 不但包括写作 , 也包括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 。
上世纪七十年代 , 希尼被誉为叶芝以来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 。 在这方面 , 希尼延续并修正了从华兹华斯到叶芝的诗人传统 。 叶芝赋予自己把思绪锤炼成一个整体的任务 , 一个多世纪之前 , 华兹华斯就有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 。 事实上 , 直到叶芝出现 , 我们才遇到华兹华斯之外的另一个这样的诗人 , 他真正地而且坚决地结合了情感上的感受性 , 思想的力量 , 心理体验的敏锐 , 政治上的警醒 , 艺术上的自觉 , 以及诗人的代表性 。
推荐阅读
- 文艺视界|知名诗人刘佳银(云南昆明)诗歌《咏石象》
- 环渤海文化|【专栏诗人】《蒙餐》文/铁骑 (内蒙古)
- 《诗人文摘》|王寅:此刻无须知晓生死‖ 《一首》
- 青年文艺|《青年诗人》专栏|诗祝六一:要穿过阳光摘取露珠儿
- 诗歌|【诗人有约】桃园魔灯:田园畅怀
- 新父母在线1|写给任正非!画家诗人周中华教授原创诗歌《制高点》
- 环渤海文化|【专栏诗人】《童年时期的记忆》(六一诗歌合集)组稿/铁骑
- 望月舒心|食在华夏——舌尖上的济宁
- 假装混情感界的诗人|喜欢一个人不难,难的是一直喜欢!
- 风扇|风扇不转了 ,小诗人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