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楠谈历史从小秘书到权力超过宰相等同皇帝,明朝丞相—内阁首辅变迁历程


自秦朝创立大一统和丞相制度以来 , 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兴衰更替无不是围绕着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展开 , 而就历史发展进程来看 , 相权不断被削弱 , 皇权不断被加强 , 到了封建社会尾巴明、清时期 , 皇权也被加强了顶点 , 而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借助胡惟庸案 , 废除了丞相制度 , 使得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没有了丞相的插手 , 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 但是与之相伴的 , 国家大小事件几乎都要由皇帝亲自处理 , 全国政务都集中到了一个人身上 , 哪怕工作狂如老朱 , 时间长了也是精疲力竭

小楠谈历史从小秘书到权力超过宰相等同皇帝,明朝丞相—内阁首辅变迁历程
本文插图

而且每次遇到这些重要问题的时候 , 朱元璋都想要找人探讨却又左右无可问之人 。 即使留到第二天上朝时交给百官议论 , 也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使得这时候的朱元璋 , 瞬间觉得“密勿论思 , 不可无人”
这时候一个能分担皇帝压力 , 又不会削弱皇权的行政执行机构在朱元璋眼里变得十分的迫切明朝内阁草创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 , 朱元璋设置“四辅官” , 在户部尚书范敏的推荐下 , 朱元璋委任王本、龚敩、杜佑、赵民望、吴源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 , 协商政事 , “四辅官”没有只有建议权 , 没有决策权 , 而决策权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
后来 , 四辅官的表现除了让朱元璋并不满意 , 觉得他们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 , 不仅将他们调任到了别处 , 还让其余的大部分致仕退休 , 洪武十四年也废除了“四辅官”制度
洪武十五年 , 朱元璋效仿宋朝制度 , 相继设立了华盖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和武英殿大学士 , 分别由礼部尚书刘仲质、典籍吴沈和检讨吴伯宗担任 , 以备朝政顾问 。 同时 , 朱元璋还为太子设立了文华殿大学士 , 由征耆儒鲍恂余铨等人担任 , 负责辅佐太子 , 其官职为正五品 , 这便是后来代替丞相制度的内阁的雏形

小楠谈历史从小秘书到权力超过宰相等同皇帝,明朝丞相—内阁首辅变迁历程
本文插图

宋代大学士
由于朱元璋权力欲望极强 , 一直“克勤不怠” , 对重大事件“自操威柄” , 这些大学士也像“四辅官”一样以建议为主 , 没有什么决策权 , 从本质上来说只是皇帝身边的一群顾问内阁成立 , 逐渐摆脱顾问身份
大学生制度一直延续到建文四年 , 这一年朱棣靖难之役成功 , 明王朝翻开了新的一页 , 就在这一年 , 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 , 参预机务 , 内阁正式成立 , 明朝政治体制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 参预机务 , 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 , 多出宸断 。 儒臣入直 , 备顾问而已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来 , 内阁刚刚成立之时 , 和朱元璋设立的殿阁大学生本质上没多大区别 , 也是做顾问之用
但是朱棣毕竟不是老爹朱元璋 , 他自己还想御驾亲征解决北边蒙古边患 , 也没老爹那么工作狂 , 所以内阁七人开始分担了过去宰相有的议政权 , 宰相有的行政权分给六部执行 , 而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

小楠谈历史从小秘书到权力超过宰相等同皇帝,明朝丞相—内阁首辅变迁历程
本文插图

明成祖朱棣
而对于内阁的职责 , 明成祖朱棣也有明确规定:全国大小事务的奏章在皇帝过目之后 , 内阁便负责提出意见并草拟处理意见 , 皇帝看完觉得没问题就交予六部去执行
七人内阁组成之初 , 成祖对内阁有所命令 , 就会说“解缙等”;解缙被贬滴后 , 就改说“胡广等” , 内阁首辅开始形成 , 此时没有固定的称呼 , 而是按照皇帝称呼的第一位内阁成员
解缙、胡广也由此成为明朝前两位首辅 , 但这个时侯 , 各位阁臣地位相近 , 又多在御前议事 , 首次尚无明显区分至仁宗而后 , 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 , 品位尊崇 , 地居近密 , 而纶言批答 , 裁决机宜 , 悉由票拟 , 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 。 ”——《明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