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热闹、外行冷 智能家居是“伪需求”吗?

作者 李婷 编辑 于浩从去年开始 , 智能家居市场竞争再次升级 。 传统家电厂商、手机厂商等都将AIoT作为未来的重要布局 , 并在“智慧屏”领域掀起新的市场声量 。今年年初 , 小米宣布未来五年要投资100亿人民币All in AloT , 并在去年5月宣布成立大家电事业部 。 传统家电厂商也从防御性布局转变成更主动出击 , 将AIoT作为未来重要布局 , 并纷纷改名、“去家电化”以增加科技标签:“TCL集团”变更为“TCL科技”、“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海信电器”更名“海信视像”等 。智慧屏领域 , 手机厂商、传统家电厂商都争先发布新品 , 去年荣耀智慧屏、华为智慧屏、摩托罗拉电视、红米电视、一加电视先后亮相 , TCL、创维、康佳、海尔等家电大厂也紧跟造势 , 纷纷推出智慧屏或智慧电视 。 就连拼多多都在去年8月份携手JVC电视发布首批定制化智能大屏电视;OPPO也对外透露 , 预计下半年会推出智能电视 。各路玩家的加码 , 让一些行业人士感受到 , 一度停滞的智能家居行业呈现“爆发井喷”现象 。 从2013年至今 。 智能家居经历了众多风口 , 包括互联网电视、智能音箱等爆款单品之争 , 操作系统、服务应用等生态构建 , 有被资本、厂商追捧时的高光时刻 , 也有因体验差、不智能、低价竞争导致的市场低谷 。如今在5G、物联网等趋势下 , 智能家居进入下半场 , 有望从智能单品进入全屋智能 , 提升用户的智能家居体验 。 在这一轮新的市场拓展中 , 到底是谁的机会?谁的坑?内行热闹、外行冷 智能家居是“伪需求”吗?
内行热闹、外行冷 智能家居是“伪需求”吗?
“伪需求”还是“真痛点”?“拿个PPT就能融资几百万”,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秘书长周军对凤凰网科技 (ID:iFeng科技) 谈到 , 他见证了2014年~2018年间资本对智能家居硬件类项目的疯狂追捧 , 而如今几乎都倒闭了 , 留下的都是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公司 。从投融资数据也可以看到 , 从2014年开始 , 智能家居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和金额都大幅增加 , 直到2018年开始放缓 , 投融资金额减少并集中到少数头部公司 , 市场进一步洗牌 。内行热闹、外行冷 智能家居是“伪需求”吗?
2008~2020年智能家居领域的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数据来源:IT桔子)智能家居领域不仅吸引众多的创业公司 , 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跟进 , 希望从各自擅长的领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 , 争夺智能家居入口 。 从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再到智能音箱 , 这些一度被当作入口的产品 , 都引发一波又一波的鏖战 。以智能音箱为例 , 阿里、京东、腾讯、百度、小米、联想等公司争相发布产品 , 并以低价抢占市场 , 天猫精灵方糖一度将价格下拉至89元 , 被称为“价格屠夫”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玩家众多 , 但仍是局部火热 , 整体渗透率其实并不理想 。据《2018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白皮书》 ,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的市场渗透率为4.9% , 而同期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达32.0% 。“智能家居已有20多年发展 , 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个引爆点 , 但全屋智能的量并不大 。 ” 周军谈到 , 虽然部分智能家居单品渗透率比较高 , 但以智能空调为例 , 用户激活率并不高 , 100人中不到20人会使用手机远程控制开空调 。这种挂着智能之名 , 实则还是卖家电产品 , 让很多从业者都不看好智能家居 。 “智能家居就是内行热闹、外行冷”、“智能家居做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太大的发展 , 是一个‘伪需求’” 。京东在2014年成立了大约200人左右团队做智能家居 , 希望通过平台连接各种设备 , 包括京东自己的产品和友商的产品 , 比如智能化的洗衣机、空调、厨灶等 , 但实际上用户活跃度并不高 。“后台数据显示 , 上千万的智能化家居设备 , 用户活跃度却不到10%;卖得比较好的智能音箱 , 在低价竞争中 , 也是贴钱赚市场 。 ” 京东相关人士谈到 。曾负责TCL智能家庭研究经理胡欣也谈到 , 2014年与同事做集团内部大小家电的智能化 , 刚开始其他业务线的同事还很支持 , 但经过两年繁琐的跨部门对接 , 最终还是没有形成流量、拉动出货量 , 跨部门同事的配合度也逐渐冷却 。 他与团队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开发新品 , 比如智能锁等 。胡欣谈到 , 私下与同行交流 , 本想聊聊智能家居的出路和未来 , 结果却变成了“吐槽会” 。 后来他于2018年初离职 , 投身工厂智能化改造 。内行热闹、外行冷 智能家居是“伪需求”吗?
拦路虎雷军曾分析智能家居发展20多年还是难以推动的原因——商业通道和技术通道没有打通 。从全屋智能的角度 , 要想实现智能家居 , 需要重新将家里装修一遍 , 成本太高;从单品智能逐渐渗透到用户家庭 , 用户又不可能只买一家的产品 , 不同产品之间很难互联互通 。小米的做法是从C端市场切入, 先实现单品智能 , 然后再通过互联互通的模组 , 小米产品形成生态闭环 , 最终逐渐实现智能化 。但智能单品在C端的主要竞争点还是“性价比” , 在智能化方面并不理想 。一位深度米粉曾用1万元卖了51款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 , 包括扫地机器人、音箱、电风扇、台灯、遥控器、各种传感器、插座、开关等 , 发现“大部分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灯和设备” 。也有数据发现 , 在已出售的智能音箱中 , 仅有6%连接了灯光、开关等其他设备 。智能单品的红海竞争 , 也让行业整体利润进一步压缩 , 导致厂商减少在已有产品上的研发 , 而是转向新品类 。 比如大家电公司都在推出小家电产品 , 手机厂商都将目光投入家电市场 。TCL前员工胡欣对凤凰网科技 (微信搜:iFeng科技) 谈到“价格杀手”小米让很多传统家电厂商都很头疼 , “就是你没办法跟他PK , 成本做不到那么低 。 比如65英寸的电视不到2000元 ,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低价竞争带来的低利润也让研发投入减少 , 比如原来我们都保持20%~30%的利润 , 但现在只有5% , 还怎么投入研发?”“亏本的买卖没有搞头 , 各家家电厂商积极性都不高 。 ”某TCL员工谈到 , 比如将一款空调改造成支持Wi-Fi、蓝牙连接等功能成本并不高 , 但是空调本身的利润经过去几十年的低价竞争 , 利润有限 , 而智能化改造后 , 产品价格并不会大幅提升 , 反而增加成本 , 利润更低了 。小米也意识要想进一步获得利润 , 还需寻找新的出路 。 “从2018年开始 , 小米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 原来是投资一些项目公司 , 帮助其做品控、供应链 , 现在更过会往上游走 , 投资芯片、制造工厂等 , 试图在规模化量产上进一步压缩成本 。 ”周军谈到 。此外 , 各家厂商都在构建自己的家居生态 , 希望能够与其他公司合作 , 构建完整的解决方案 , 才能落地场景时更具优势 。 “现在很多的厂家只是拿跟别人生态打通做一个噱头而已 , 靠这种方式打通生态 , 其实效果很差 。 ”某智能家居行业从业者谈到 。目前阿里的ALink平台、华为的HiLink、百度的DuerOS平台、海尔的U-home、美的的M-Smart平台等是自成体系 , 如果要跨平台合作 , 必须接入不同的平台协议 , 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打通生态并不容易 , 一般有两种方式 , 上述从业者谈到 , 一种是通过在硬件商植入一套统一的通信协议、传感器 , 研发周期一般在3~6个月 , 改造成本很大;另外通过云端互联 , 如果合作方出现问题 , 那么用户体验就大打折扣 , 生态构建方对类似问题并不可控 。智能家居的B端市场 , 包括通过房地产商进入前装市场 , 拿下精装楼盘项目;以及通过渠道商和代理商 , 层层进入家装公司为用户设计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中 。与房地厂商合作的公司较多 , 通过合力打造“智慧家居”样板房 , 房地产商能赚个宣传噱头、增收房屋的附加价值 , 家电厂商也能“捆绑销售” , 进入高端小区的精装房市场 , 省去了高昂的入场费和广告宣传 。但是与房地产商合作也难逃低价竞争怪圈 , 以及周期长见效慢的瓶颈 。TCL曾与某头部房地厂商合作 , 在精装小区做全屋智能项目 。 据胡欣透露 , 该房地产商将价格压得极地低 , 想要家电厂商先以低利润进入小区 , 然后再开发未精装的市场 。 因为未开发的市场决定权还是在用户手中 , 所以对TCL的吸引并不大 , “当时做了样板间后 , 精装房的合作也并未深入” 。“跟房地产商合作全屋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最低价’中标 , 充斥着很多小厂商的产品 。 整体的量不大 , 价格还低 。 ”周军谈到 , 很多地产商的PPT里都在描绘智慧社区 , 实际上90%还是为了卖房子做营销 , 在社区安全、环境治理上也效果不大 。房地产商也在成立科技公司 , 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 希望能与用户的衣食住行有更多的接触 , 通过智能硬件产品 , 打通家庭、社区周边的数据 , 实现精准运营 。智能家居的其他渠道商、代理商、集成商 , 也从2018年前后才开始构建 , 至今仍在探索中 , 涉及到的行业众多 , 包括家居、建材、建筑、装修、设计等 。但是目前也没有多少能覆盖全国的公司跑出来 , 选品不慎、智能化改造不符合预期、技术能力不过关、客户流量不大、服务周期和帐期长等都有可能导致他们“活不下去” 。受疫情影响 , 一些智能家居的集成商也开始扩招招募线上合作伙伴 , 以弥补线下合作方缺流量、不会玩线上营销、对年轻群体的需求把握不准的短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