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核军备竞赛的几个教训
一:非盟国/战略竞争国之间任何一方核武库的明显发展都会不可避免地触发核军备竞赛 , 进而持续引发核对立/核危机 。 一方试图发展到拥有自以为安全的核武库水平就停止大规模武装以避免核军备竞赛是不现实的 。 美苏在刚开始核武装的时候试图主动寻求取得对对方的优势 , 这时期的决策还是比较理性的 。 他们从来没有预期到双方的核武库会在会一二十年间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 。 二:核军备竞赛很快就排拆决策层的理性与态度 , 发展出自己的逻辑 , 即:恐惧 。 因而是无法控制的 。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 , 美苏由于恐惧失去对方第一波核打击后的反击能力 , 唯一的办法是进一步全面核武装 。 美苏双方的精英层一直都觉得维持如此庞大的核武库规模是一件非常没有必要而且是愚蠢的事情 , 但是却不得不在下一年度继续大规模拨款 , 在各种投送能力 , 各种射程 , 进攻与防御能力方面进行全面竞赛 。 三:由于恐惧而不断升级的核军备竞赛从来不是双方决策层主动理性的选择 , “确保相互毁灭”不是一种预先的核军事理论 , 而只是对现实的无奈总结 。 相反 , 决策层的理性表现在持续不断的军控谈判 , 但军控的历史证明 , 恐惧将会完全支配了理性 。 四:可不可以静悄悄地发展核武器以避免军事竞赛?当然不能 。 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作用远大于它的实战作用 , 所以美苏当年一直是大呼小叫吹嘘自己的核能力的 , 它们必须让对方觉得:你会毁灭得比我更快更彻底 。 否则对方就有使用核武器的冲动 。 五:处在核军务竞赛中的国家无法维持正常的国家关系 , 必定以一方彻底崩溃为结局 , 这个斗争是你死我活的 , 妄想一边进行有限核竞赛一边发展经济合作是不可能的 。 美苏双方最高层从来没有完全摧毁对方的意图 , 这不单是害怕报复 。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整个国家 , 都无法承担这种历史责任 , 从人性 , 道德 , 文化 , 宗教 , 心理各个方面 , 这都是无法想像的事件 。 几十年间 , 美苏领导层最害怕的并不是对方蓄意的核攻击 , 而是意外与误判 。 但是 , 美苏都无法相信对方没有这种意图 , 更无法排除由于意外 , 冲动 , 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灾难 , 唯一的办法是解除对方的核军备 。 在此之前 , 任何合作都被视为会增强对方的核军备 。 破坏将是全面的 , 从政治 , 经济 , 科技 , 文化 , 人员交流到常规军力 。 冷战就是没有直接军事冲突的热战 。 六:美国的盟国无法制约美国的行为 , 反而会被美国裹挟 。 苏联并非把美国及其盟国视为铁板一块 , 它一直在间离它们的关系 , 方法是以军力来威胁 , 以缓和来利诱 , 重点是西德与法国 。 西德与法国也先后试图搞缓和 , 但实际效果不彰 。 西欧各国也一直在怀疑美国是不是会为它们的安全而不惜与苏联进行核战争 , 这给苏联一个很好的机会 。 但是 , 即使美国也因此动摇过 , 苏联仍无法说服西欧各国认定欧洲的缓和是值得信赖的 。 最后一个教训很有意思:在冷战期间 , 美苏到底谁更有决心在必要的时候首先动用核武器?答案是美国 。 苏联最高层似乎从来没有信心能够在一场核大战能生存下来 , 更别说取得胜利 。 而美国 , 即使是自认为核投送能力落后于苏联古巴导弹危机时期 , 对核战争是有决心的 。 而早大二战刚结束不久 , 由于苏联在欧洲方向上有压倒性的常规军力优势 , 美国就明确宣示会以核力量反击苏联对西欧的常规侵略 。 在一场可能的核竞赛中 , 当你无法相信本国在美国的核打击下有任何生存机会的时候 , 失败就是注定的 。 但是 , 美国一直相信你没有生存机会 , 对它来说 , 至少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 这就是美国有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的决心 , 并且在近年来倾向于发展小当量战术核武器的原因 。 美国知道它的对手知道在一场与美国的核战争中 , 它是没有生存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