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当他步履阑珊时 , 回首这短暂且来之不易的一生 , 过往的种种浮在“眼前”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他就是“曹操” , 一个被世人误会的“领导者” , 他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中挺身而出 , 谋得一盘好棋为后世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 然而后代对他的评价多有“不妥”之处 , 骂他为“曹贼”窃取汉室天下 , 对此你怎么看?

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插图

对于“曹操”的认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 其艺术价值和文学思想自然“不可小觑” , 但也正是因为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很大 , 导致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就停留在小说中 。 我们得分清楚小说和历史 , 小说带有虚假成分 , 人物的形象刻画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 作者罗贯中偏向于“刘备”而厌恶于“曹操” , 所以在描写时把“刘备”写的很高尚 , 曹操写的很“卑鄙” 。

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插图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 曹操和王允合谋刺杀董卓 , 但未果 , 心慌意乱之下曹操赶紧找借口试马逃出城中 。 此时董卓反应过来于是张贴告示欲取曹操“头颅” 。 曹操心惊胆战下四处躲避不想还是被人认出 , 曹操入狱 , 领头之人说:明早便把你送押至丞相处换取赏金 , 曹操不语 。
半夜时分 , 领头人来与曹操会面 , 问曹操 , 丞相待?你不薄 , 你为何杀他 , 曹操慷慨激扬说道 , 我祖上皆食汉禄 , 若不思报国 , 与禽兽何异?这个领头人叫做“陈宫” , 被曹操感动于是弃官随他招兵买马 , 报效国家 。

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插图

如果单看到这里 , 大家对曹操的“品德”必然是钦佩的 , 但接下来的转折让人“心中泛起怒火” 。 曹操和陈宫带好盘缠逃离 , 路途中曹操想到此处不远有自己父亲的好友“吕伯奢” , 于是前去借宿 。 吕伯奢如待亲侄一样对待曹操 , 感谢陈宫 , 谁成想本是去街上买些好酒款待二位却招来杀身之祸 。
曹操心中生疑 , 想吕伯奢非我至亲 , 此去可疑 , 又听到门外有“磨刀声” , 于是和陈宫一起拔刀杀向吕伯奢家人 , 不问男女皆杀之 , 总共八条人命 。 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 他们搜索房屋发现厨房中有一头待宰的“猪” , 心知自己错杀了好人 。 赶忙逃离此处 , 途中见到“吕伯奢”乘其不备时又把他杀害了 , 陈宫在一旁看的“心惊”忙问为什么 , 这时曹操说了一句让世人诟病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 , 陈宫默然 。

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插图

当夜 , 陈宫心想到 , 本以为他是个好人 , 没想到也是狼心之徒 , 本想杀了曹操 , 但想想自己为了国家才跟他到此 , 不能行“不义”之举 , 遂作罢 , 弃曹操而走 。
这一段场景描写把曹操的恶劣写到了极致 , 可以看出作者本身对曹操的厌恶 。 历史上的曹操有说到类似的话吗?《三国志》中没记录 , 但在《魏书》、《世语》当中却有记载 , 描绘曹操的恶行 。

止一为正三国之“曹操”,他是大逆不道的“奸贼”吗?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插图

事情的具体经过如何 , 也只能去猜测了 , 但曹操最终奠定了一国之基 , 为子孙创立了基业 , 为天下带来了太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 放眼看去 , 曹操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当时很不错了 , 不说第一也差不多 。 其身上的很多能力值得后人借鉴 , 单单说他是“贼”不太客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