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解局】“埋母”背后,深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 二 )


当然 , 从总体上看 , 农村养老服务多属于兜底保障 , 服务供给仍未脱离补缺型模式 , 即国家干预的重点放在失去家庭依托的老年弱势群体 。 本案中 , 79岁的老人有两个儿子 , 且家庭条件还可以 , 显然很难纳入其中 。 即便进了当地养老机构 , 更多获得的照顾也只能停留在生活料理层面 , 很难涵盖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 。
马某【解局】“埋母”背后,深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
本文插图

案发后马某的家一直大门紧锁(图源:****)
孝道
2000年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 。 2018年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 。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 , 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 。
在这个肉眼所见的趋势中 , 还有两个值得警惕的特征 。 一是越来越深度的老龄化 , 常常出现的情形是 60岁左右的老年人成为主力军 , 在照顾80岁左右的老人 。 本案就是典型 , 马某今年58岁 , 理论上也是该坐享天伦之乐的人 , 但他还是需要照顾更年迈的79岁老母;
二是在快速老年化社会的时代变迁中 ,未富先老成为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 尤其在不少“4+2+1”的家庭结构中 , 一对夫妻要在抚养1个小孩的同时照顾4个老人 , 经济压力确实不小 , 而自从放开二孩生育后 , 这种压力进一步加大 。
此次个案之中 , 马某必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追究 , 但是个案之外 , 越来越浮出水面的农村养老问题必须得到正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必须得到改变 。
百善孝为先 。 但是 , 孝 ,不能光凭道德的倡议 , 要有法律的强制 , 还要有养老体系的充分支撑 。 否则 , 活埋母亲的悲剧在舆论喧嚣过后 , 就只能成为让人唏嘘的一段往事 , 而不能产生有益的变革效应 。
文/巴山夜雨
编辑/宇文雷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