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看待,聚投诉这个平台
聚投诉这个平台很有效,12315一般都是走个流程,压根不会深入去调查。我亲身经历的事情,12-12在苏宁易购上买的东西,退给商家的物品,商家耍赖说少寄物品,拒绝退款。苏宁易购客服也是一直两头说,踢皮球一样多次沟通没有任何结果。偶然的机会知道有聚投诉这个平台,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申请投诉。。没曾想苏宁易购每天都电话联系我关注事情的动态,一步步的虽然过程很复杂,也是最后给解决了。之后又打电话让我从聚投诉上结案。非常有效的公众平台 。
■网友的回复
我就一句话,如果各大平台能够切实为消费者着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聚投诉这样的平台就不会存在。
■网友的回复
我只说我看到的、接触到的事情,我入职的公司成立多年,为合法持牌金融机构(非贷款、非中介),面对用户投诉,都以合法途径解决,坚决不妥协恶意投诉。
自2018年年底起,陆陆续续收到聚投诉发来的邮件,但是数量很少,截至2019年4月前,大概是20起投诉(后续排查为实际与我司有关联的投诉仅有1/3)。对于我司全年投诉+咨询+建议的工作量来说,不足0.5%。
如果单纯计算有效投诉,就是用户通过法律途径、监管部门找到我们公司,确确实实属于我公司有过错的,一个投诉都没有。更多投诉属于纠纷问题,而这些的纠纷,不一定是合法诉求,或是用户有其他要求。
管理层考虑到,聚投诉并非监管部门或者政府认可的有权威的机构,出于信息保密原因,不在平台做出回应。
2019年5月,聚投诉平台发布数据公告,以投诉解决率低的原因,把我司名字放在靠前的几位。然而我司和平台毫无合作关系,也从来不登录他们的平台,谈什么解决率呢?同比于名单中的其他商家,投诉总量非常少,而且解决率低的,大多与聚投诉无合作关系。
当月,有部门接到不明勒索电话,称要求给付20万的金额,作为不把事情闹大的代价。
就在报告出来后,对方改口要200万。
此事管理层排查可能性有两种,离职人员报复,同行或黑产勒索。
在此情况下,还有一个最大的前提,监管部门今年曾通知今年将加大监管力度,甚至有撤牌名额。
真的挺巧的,都凑到一起。二次勒索电话没几天,就发现大量公众号、自媒体有转载聚投诉的数据报告,并且在未经查证的情况下,把投诉案件和各种金融热点强行关联(高利贷、高炮、714等),然而就如前文所属,我们公司并不从事放款业务、金融中介业务。
同时,监管部门也接到了举报,因此来我司调查,监管部门对此也比较困难:无法查证公众号与勒索事件是否关联、无法查证聚投诉和公众号之间有无直接关系,至少明面上来说,聚投诉算是中立的。既然你们一人清者自清,也可以处理聚投诉的事件。
那行,费点功夫去处理就是了。
然后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由用户发起投诉,平台从未核实。只要用户自己选择被投诉对象,无需任何举证,都能成立。审核机制如同笑话。
2、无效投诉采取删帖处理,对于不是我们公司的投诉,在经过我们查证后,联系聚投诉的工作人员,对方口口声声说的绝不删帖,第二天,就再也进不去投诉链接了,“页面不存在”也颇为讽刺。
3、对于用户无理诉求,例如说用户本人签署的合同,都要去否认,在我们有充分资料的情况下,用户无法达成目的。
聚投诉给的建议是:
1、报警。
2、投诉到消委会或监管单位。
3、投诉到市长热线。
4、疑似上访的流程。
5、法律途径。
试问,用户在自称主张合法的前提下,为什么不是引导用户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我们都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出正义、公平的裁决。
而聚投诉的处理建议,是一再升级投诉。是不是平台自己承认,对于“投诉”的本身,也是无能为力?
我写的这篇文字,非常不客观,不代表任何公司的观点。
因为我本人确确实实觉得,聚投诉平台本身,是企图利用舆论,去绑架所有商家,取得社会大众认可的“权威”职能,从而达成一些目的。究其根本,就像是小区布告栏的大字报,别人提出反驳,则一撕了事、或者是找出对方的领导,施压闭嘴。
顺便问一句,聚投诉公司怎么盈利呢?目前首页上可没有一个广告。这点也挺值得大家去探索了解吧。
希望聚投诉-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能真真实实,去做一个彻底公正的平台,给人以声张正义的喇叭。
■网友的回复
聚投诉是国内的公益性消费投诉媒体网站,个人在被欺诈从支付宝扣款无果后,综合此前网友投诉经验选择了聚投诉,当天获得退款,这是网络欺诈几次中唯一一次追回钱财的,因此收藏了聚投诉,以后有投诉的首选它。以下是个人投诉截图,相对其他一去无回或是几天才有回复的投诉来说,聚投诉的处理及其快速了吧,被投诉方收到投诉邮件后当天完成退款,你在那个平台见到过?
至于题主说的存在失真的投诉,老实说要是没被骗,谁没事闲的想到去投诉某个公司,是钱挣够了还是吃饱撑着?退一步说,真有人提交虚假投诉,至于题主说的存在失真的投诉,老实说要是没被骗,谁没事闲的想到去投诉某个公司,是钱挣够了还是吃饱撑着?退一步说真有人提交虚假投诉,也得顾及聚投诉平台的投诉发布规则与协议吧,一旦个人姓名所在地区手机号曝光,骗子搜集你的家庭住宅工作等信息,给你来个以假乱真的诈骗你顶得住吗?
题主提到的个人账号等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提的很好,现在隐私泄露很普遍了,网购就是其一啊。不能为了保护隐私闭门不出吧,拿适度的隐私换取便捷是我们常做的事情,更何况聚投诉提供了证据照片的保护,上传后可以选择照片所属分类,是否私密,涉及的账号手机号是受到保护的,非利益相关人员(即除了自己、平台和被投诉方之外的人)不可见。更多信息请见聚投诉平台投诉发布规则。
■网友的回复
牛逼的平台,工商局管不了的事情,他们可以管,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明知自己些过错(贪小便宜啦、冲动消费等等),通过正规渠道满足不了我的诉求,通过这个平台都可以施压,让那些正规纳税的企业屈服,当然,那些不正规的他们不敢搞也搞不了~
■网友的回复
没看懂你在说什么,不知道你是说这个平台好还是不好。
■网友的回复
我看了下面的回答,看似说的在理,实则把聚投诉这个平台化为一个十恶不赦、好管闲事且不分黑白的地狱恶魔! 我想问一下,如果聚投诉真的是这样,还有设置执法机关的必要吗,国家就不管了?又或者这些投诉的人都是骗子,游手好闲,专门来讹诈蹭吃蹭喝的?这些答案都写在聚投诉这个平台里。 不可否认,就算是一家超级成熟的世界级公司,也难免有漏洞,不可能做得完美。举个例子:某清外国际学校老师下班柜台取款20W后离开柜台,出门短信提示存款20W,余额40W元。该事件真实存在,不是空穴来风,百度一查便可知。银行这么成熟的体系,这么严谨的风控审核,历年来坏账率一直见升不见降,可见就算再过十年聚投诉这个平台做的再完美也还是错误的漏判事件,只不过这个漏判的几率变得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而已,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有人说过“存在即合理”,这命题的真伪性我不在这做辨别。“在某个阶段性,存在即合理”,毫无疑问这是真命题。
纵观聚投诉平台上面的发言,主要分为两块:1、常规投诉;2,、互联网金融投诉。而其中比重占的较大的是后者。后者投诉的内容占比有绝大多数是国家暂时未完善或暂时未能出台及时有效避免的法律法规制度。金融公司通过未获国家授权的催收方式试图减少呆账、坏账率;而部分借贷人借款时对个人还款能力的估计不足,平台审核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借贷人逾期,之后金融公司不通过法律方式干预,而是通过更直接简单粗暴的方式给借贷人施压。在这个时候,借贷人已经走投无路,以贷养贷,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一旦无法即时上岸,我相信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崩盘是迟早的事,只不过崩盘后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在哪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借贷人处于劣势,法律方面的认识不足,金融公司骇人耸闻的高息计算方式以及催收人员的咄咄相逼,可以说只有走最后一步的法律程序,一旦进入,时间耗的就不是一天两天,立案-举证-开庭-审-二审-举证-审判-执行,这个时间没个一年半载估计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最关键是的这个过程中,催收人员不间断的催收电话让你生死难熬,名誉扫地,毫无章法的催收可以让一个心智不坚。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做出出格的事,这些年,这样的新闻已将见怪不怪了。鉴于此,对于双方来说都没得时间和精力来走这个法律程序,只有通过更直接有效的方式来解决此类纠纷。这个时候,聚投诉也就应运而生。估计现在有人说,国家不是刚刚出台了《关于国家全面整治网贷法律规定》吗,当然,国家适时地在参与调控,避免影响升级,造成社会动荡。但只要这场借贷关系存在,对于类似于“聚投诉”这样的平台就有存在的必要,或者相关国家设立的平台有效性、即时性能达到也能取代该位置。
打了蛮多字,第一次写,回应不错再补充。
■网友的回复
我被投诉了,所以特意来了解了解
■网友的回复
觉得你说的对,不过在网上投诉的都是这些吧,我看“多投诉”这个网站也差不多,都是一些网络相关的投诉,毕竟涉及政治等的很多敏感话题不适合在网络上投诉。
■网友的回复
聚投诉确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用,我在交易猫的钱差不多一年都不退给我,不是聚投诉我这钱都白瞎了
【咋看待,聚投诉这个平台】
推荐阅读
- 怎样看待培养爱国情怀的一些措施主要针对日本的情况
- 我是害羞的自卑内向的女生在座位上不会动且动作不自然因为这个坐我旁边的男生嫌弃我了我还咋办
- 怎样给海贼党们安利银魂
- 初次去日本,跟团游是咋样的一种体验
- 咋看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是跟啥人在一样,就会向啥人靠拢
- 小孩喜欢啥他们的需求是啥
- 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没必要的担心
- 关于人性的弱点,通病,是不是该上升到道德层面考虑这个问题
- 咋看待那些长期坚持不见成效的事情(如健身,减肥和读书)
- 当别人评价你说: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孩时。你应该咋看待这个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