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涛全球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自律人生


刘波涛全球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自律人生
文章图片
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的某一天午后 。
“我是彼得·德鲁克 。 ”电话的另一端 , 一个带有德国口音、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 , “你愿意来克莱蒙特跟我聊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吗?”
接到电话的人喜出望外 , 竭力保持平静 。 对他来说 , 这通电话比美国总统的电话还重要 。 第二天清晨 , 他登上了最早一班飞往克莱蒙特的飞机 。
这个人就是菲利普·科特勒 , 他对德鲁克推崇备至 , 他评价德鲁克为“极其少见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乐于结交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
如果有人赞誉他是现代营销之父 , 他都会谦虚地说 , “如果我是‘现代营销之父’ , 那么德鲁克就是‘现代营销之祖父’ 。 ”
科特勒的营销观点深受德鲁克的影响 , 比如:
德鲁克说 , “公司的目的是创造顾客 。 ”过去经理人强调的是创造利润 , 而德鲁克认为顾客才是利润的唯一来源 。 为了吸引顾客 , 企业应提供更高的价值 。
德鲁克还说 , “企业只有两种基本的职能——创新和营销 , 其他的都是成本 。 ”他认为创新和营销必须都强大 , 企业才能成功 , 若只有一项强大 , 企业也不可能成功 。
他还有一句让人瞠目结舌的著名格言:“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无关紧要 。 ”他认为深刻了解客户需求 , 创造出让顾客排队购买的产品非常重要 。
科特勒提出的“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观点 , 可以说与德鲁克上述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
德鲁克一生著述超过六十种 , 这些如星河般璀璨的著作 , 让他成为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 。
科特勒几乎复制了德鲁克的成功轨迹 , 他分析自己被称为“现代营销之父”的两个原因:
一个是1967年出版的《营销管理》 , 在过去50年里 , 这本书几乎是全球所有商学院的必备营销教材;一个是58本营销著作与150多篇论文 。
这些丰硕的学术成果 , 为他赢得了15个学位 。
吴晓波说 , 每一个从事商业工作的人 , 都应该为德鲁克专门留下一行书架 。
套用他的这句话 , 每一个从事营销的人 , 怎么能没有几本科特勒的著作?
01
刘波涛全球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自律人生
文章图片
科特勒1931年出生于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 。 父亲来到美国时 , 身无分文 , 后来在洗衣店觅得一份工作 。 母亲出生于乌克兰 , 最早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 家里有了一些积蓄之后 , 开了家鱼铺 。
菲利浦·科特勒排行老大 , 大弟米尔顿小他五岁 , 小弟尼尔小他十岁 。 父亲希望哥仨能成为运动员 , 但出乎意料的是 , 兄弟三人对运动没什么兴趣 , 不约而同选择追求学术的乐趣 , 享受思考的人生 。
儿时的科特勒和大多数孩子一样 , 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 。
读到宇航员的文章 , 他想当宇航员;读到爱因斯坦的传记 , 他想当科学家和数学家;读到伟大的文学作品 , 他就梦想自己成为小说家 。 一直到高中 , 科特勒才思考自己的未来 。
14岁时 , 苦孩子出身的他 , 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时感受到强烈的共鸣 。
联想到洛克菲勒、卡内基家族奢华的生活方式时 , 他无比愤怒:“为什么收入分配如此不公?”
从那时起 , 他立志运用经济学知识让世界更公平、更美好 。
当他20岁出头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 , 他的人生道路日渐清晰——成为一流大学的杰出经济学家 。
许多年后 , 他向后辈谈起成功秘诀时 , 归结为一点:目标远大 。
【刘波涛全球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自律人生】目标远大的科特勒如愿以偿 , 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 , 并师从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索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