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 二 )


文章图片

2.英美空军实力增加 。 1942年8月 , 美国第八航空队正式入驻英国 , 标志着英美两国联合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开始 , 英美联合轰炸机编队仅重型轰炸机便达到了1600架 , 这对德国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
在第二阶段 , 英美战略轰炸的重点是德国的大城市 , 以及潜艇制造、飞机制造等重点目标 。 1943年3月开始 , 英美开始轰炸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地区 , 将其炸成一片废墟;1943年7月 , 英美轰炸德国第一大港口城市汉堡 , 此地拥有德国重要的造船厂和潜艇制造基地 , 自然是轰炸的重点目标 。
应该说 , 英美对德国战略轰炸的第二阶段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 。 在制空权上 , 英美联军由一开始的被动转为主动 , 逐渐控制了制空权;摧毁了德国一批石油工业、煤炭工业和重工业 , 对德国的战时经济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配合了诺曼底登陆、苏联西进等重大行动 , 有利地支援了地面部队对德国本土的进攻 。
但是第二阶段与原定的预期目标还是相差很远 , 比如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德国的经济 , 德国人在空袭之下反倒是更加团结一致 , 社会秩序也没有预料得那么混乱 , 无差别轰炸造成的大量平民伤亡也引起了争议 。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英美低估了德国 , 而高估了自己 。
「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
文章图片

1.低估了德国的战时经济潜力 。 对很多国家来说 , 在全面战争时动员全国力量服务战争的需要是正常情况 , 比如当时的苏联和西欧很多国家都是实行战时经济 , 一切为战争服务 。
但是德国因为国情原因 , 始终没有进行充分的全国总动员 。 比如德国当时的武器装备大都是当时欧洲乃至世界上最为先进的 , 因为主要靠科学技术的武器 , 消耗资源相对要少 , 发动闪电战的原因也是因为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对经济影响小 。 但是英美低估了德国 , 认为几场轰炸便可以摧毁德国经济 。
实际上 , 在第二阶段 , 德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倒是逆势增长 。 在进攻苏联受挫后 , 德国抓紧时间扩大军备生产 , 1941年底至1944年6月 , 德国的军备产品生产居然增加了惊人的230% , 坦克增长了6倍 , 飞机等增长了3倍 , 并在英美联军轰炸最厉害的1944年7月增加到顶峰 , 此后才开始衰落 。
「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
文章图片

2.英美高估了自己 。 英美空军的航空部队在长时间内处于下风 , 作战经验较少 , 虽然拥有B-17、B-24、B-29等战略轰炸机以及P-51等远程战斗机 , 但是与德国空军BF-109与FW190等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 。
在很多战斗中 , 英美空军的战损率都是相当高的 , 比如1943年8月美国航空队在执行任务时 , 共出动363架轰炸机 , 结果被击落60多架、被击伤100多架;鲁尔战役被击落872架、被击伤2126架;柏林战役被击落1047架、被击伤1682架 。
当然德国在战争中也有损失 , 可单纯从数字上来看 , 如果不是英美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全球殖民地提供资源 , 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
「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
文章图片

3.英美的分歧与德国的防御 。 英美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也不是铁板一块 , 经常发生争吵 。 英国坚持的是夜晚的面积轰炸 , 一炸一大片 , 而美国则坚持白天的精准轰炸 , 在战斗机的护航下直捣黄龙 。 在具体的轰炸目标上 , 英国和美国也是分歧很大 , 有的时候双方为了制定作战计划 , 往往会吵上个把月 , 战场形势多变 , 战机稍纵即逝 , 英美争吵过后 , 等到开始行动的时候才发现战机早已消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