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 三 )
与此对应的是 , 德国针对英美的战略轰炸也实行了很多有效的反制措施 。 一方面 , 德国大力发展战斗机和高射炮 , 比如生产了先进的BF-109战斗机三万多架 , 高技术含量高射炮的制造强化了德军的防空力量 。 另一方面 , 德国把重工业迁移到不被注意的中东部地区 , 把地上的工业生产搬到地下去 , 因轰炸而失去工作的人 , 干脆到兵工厂当工人 。 很显然 , 德国的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
文章图片
三、英美真正开始联合执行战略轰炸阶段
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 , 是英美对德战略轰炸的最后一个阶段 , 也是接近战争结束的阶段 。 这一阶段 , 英美联合空军开始了真正联合的全面战略反攻阶段 , 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这一阶段 , 英美轰炸部队的目标由轰炸大城市转向集中攻击德国的石油工业和交通系统 , 算是抓住了要害 。 石油工业一旦遭到破坏 , 德国的装甲部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 战斗力直线下降 。 交通设施的破坏 , 不仅严重影响了德军的机动作战能力 , 也影响了德国煤炭等工业原料的运输 , 导致德国军工生产的衰落 。 可见 , 战略轰炸目标的选择非常重要 。
随着盟军地面部队的推动和英美空军的进一步轰炸 , 德国的雷达系统损失殆尽 。 失去了耳朵和眼睛 , 德国的防空力量变得非常薄弱 , 英美空军可以更加毫无顾忌地投掷炸弹 。
德国本身资源较少 , 后备军事力量不足 , 几年打下来 , 德军空战老兵越打越少 。 相反 , 英美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后备资源 , 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军事装备和兵员 。 大约在1944年下半年 , 德国彻底丧失了制空权 , 并最终走向灭亡 , 英美的战略轰炸也最终取得胜利 。
文章图片
总结
在长达五年的战略轰炸中 , 英美空军虽然对德国造成了破坏 , 却也"伤敌一千 , 自损八百" 。 五年间 , 轰炸机一共出动了1442280架次 , 投掷炸弹2697473吨 , 摧毁德国410万户住宅 , 死伤46万多人 , 其中平民就有41万人 。 同时英美军队自身也损失了4万架飞机 , 整个空勤阵亡者达到10万多人 , 轰炸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160天 。 英美在取胜的同时 , 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总体看来 , 除了后期英美战略轰炸取得了较好效果外 , 在长时间内战略轰炸效果平平 。 英美在推行战略轰炸任务时 , 推行的是杜黑的制空权理论 , 然而实践与理论总是有差距的 , 过度夸大战略轰炸的力量 , 会影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
【「德国」英美对德战略轰炸长达五年,为何效果平平?高估自己,低估德国】实际上 , 战略轰炸部队虽然是战场取胜的重要因素 , 但并非唯一因素 。 它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 也要为整体战略服务 , 并且制定有效的目标 。 英美战略轰炸部队后期配合诺曼底登陆作战等陆地作战 , 以及调整轰炸目标均取得较好效果 ,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推荐阅读
- 美国|美国到底想打谁?白宫做出五大战略部署,俄罗斯伊朗得小心了
- 石墨|3000吨国家战略物资险些流失到国外,可用制造隐身战机,6人被捕
- |俄最新战略核潜艇交付海军 最多可载160个核弹头
- 『鄂霍次克海』被欺负到家门口了!美轰炸机飞越俄战略核潜艇发射阵地,能忍吗?
- @俄战略反导系统亮点何在
- 『战略核潜艇』美国的噩梦!为防俄军核导弹,美斥资24亿研制预警卫星
- 『中国』胡锡进:别留恋过去,从六点基本事实看清中国当下的战略处境
- 『战略核潜艇』以超强硬对付强硬!美俄两国的下一代核潜艇,堪称“蓝星双雄”
- 『美俄』美国强迫欧洲二选一,俄罗斯自信表态:我们不会对德国施加压力
- [伊朗]五艘大油轮驰援委内瑞拉,中东之虎正告战略对手:别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