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帮王小枪:谍战剧想创新,要改变切入角度(2205期)( 四 )

编剧帮王小枪:谍战剧想创新,要改变切入角度(2205期)
本文插图

说到底 , 历史中绝大多数的间谍 , 不是叱咤风云的007 , 而是像《面具》中的李春秋一样 , 不知何时就被唤醒 , 安稳的生活被破坏 , 舍身犯险踏上不归之路 。
从编剧角度来说 , 他一直试图钻入他们 , 将普通人的情绪代入到那个时代、那些人物之中 。
“既往的谍战剧中 , 高大全的‘大哥式’人物太多了 。 就像古龙小说里的人物 , 天天好酒好肉 , 吃饭的钱从哪儿来?所有的女性都喜欢男主角 , 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 作为谍战剧就无趣了 。 总得让观众看到人物成长的过程 , 就像《西游记》里‘猴王学艺’这一章是不能跳过的 , 否则就没了共情 , 原本坚实的故事就散了 。 ”
谈及编剧的奥秘 , 王小枪认为不外乎“洞悉世事、熟悉技巧”八个字 。 技巧是一定要有的 , 像编剧创作中的谋篇、分集以及分场等戏剧结构 , 只有熟练掌握了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 洞悉世事则更为重要 , 没有医院和***当采访人员的工作经历 , 他也写不出这么多丰富的内容 。
编剧帮王小枪:谍战剧想创新,要改变切入角度(2205期)
本文插图

不过 , 写个好本子不代表着能产生个好作品 , 像谍战、涉案等敏感题材更是如此 。
一来 , 从文字到影像有一百步路要走 , 稍有不慎就会“半于九十” , 想要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 二来 , 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后期 , 如果主创不能高度统一 , 结果也不会太理想 。
作为一个笔风怪凛的跨界编剧 , 王小枪给新人编剧提出的建议颇为奇特:沉住气 。
在他看来 , 沉不住气是新人编剧时常出现的问题 。 在业内 , 催稿是个常态 , 不能按时交稿的确会面临很大压力 。 但有时候 , 恰恰只有消耗大量时间才能产生拿得出手的剧本 。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 , 就是制片方对编剧说 , 五个月我们就要开机 , 头部剧 , 找谁来导找谁来演 , 你的剧本一定要抓紧 。 很多新人编剧听到这个就怯了 , 仓促写作 , 仓促交稿 。 但你紧赶慢赶 , 写出来的东西还不一定会让大家满意 。 ”
用王小枪的话说 , 这就像“写情书” 。 10分钟写完的情书 , 和10天写完的情书 , 感觉完全不同 , 收到信的人很容易读出来区别 。 剧本写作同样也遵循这一原则 。
编剧帮王小枪:谍战剧想创新,要改变切入角度(2205期)
本文插图

“比如要6月截稿 , 你三天一集把剧本写完了 。 自己不满意 , 制片人看了不满意 , 导演看了不满意 , 演员看了也不满意 , 你的剧本只能折回去重新修改 。 改剧本的过程是度日如年 , 再催再赶再交稿 , 大家可能还是不满意 , 来回磨了两年 。 恶性循环形成了 , 你的创作信心也消失了 。 ”
“那你倒不如慢慢写 , 哪怕到6月你只写完了1/3 , 但这1/3是扎扎实实的 。 你把它交给制片方 , 制片方看了会高兴地和你说 , 别着急 , 慢慢写 。 然后拿着这些剧本去找人 。 导演很满意 , 演员也喜欢 。 最终你全部写完一算 , 可能也就用了10个月 , 皆大欢喜 。 ”
当然 , 沉住气并不意味着临阵磨枪 。 拖稿的目的是最终拿出一个镇得住人的剧本 , 而不是该玩玩、该闹闹 , 最后剩下个把月 , 匆促写完几集 , 那这种拖稿就有些不敬业了 。
《功勋》是王小枪接到的最新项目 。 他负责的是“于敏”单元 , 与导演沈严合作 , 这是他参与的首部主旋律作品 。
编剧帮王小枪:谍战剧想创新,要改变切入角度(2205期)
本文插图

一边码着手头的字 , 王小枪一边在等待着定稿剧本的下一步进展 。 除了待播的《小大夫》、上文所提的现代谍战剧 , 下半年他还有部和制片人黄澜合作的古装喜剧要开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