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主』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六 )


偏偏王辅臣还在这一次次的反复中走了狗屎运 , 不但得到了荣华富贵 , 还成了坐镇一方的主将 。这个唯有在战场上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莽夫 , 当他不得不独自决定自己的命运时 , 王辅臣那可怜的智商所能给他提供的 , 似乎只能是从再一次的背叛中寻找机会 。
而且他名义上是叛清附吴 , 实际上是两边不靠、当上了墙头草 。而他火并莫洛、叛走陇右更多的也是出于一时意气 , 而非深思熟虑的结果 , 之所以最初能所向披靡、横扫西北 , 也是在于清军兵力捉襟见肘 , 被他打了个猝不及防 。等到玄烨对他重视了 , 遣来了精兵强将进行剿杀时 , 他也就走向了末路 。
『叛主』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于是面对周昌的劝降 , 王辅臣只能接受 。而出于稳定大局的考虑 , 玄烨暂时践行了既往不咎的承诺 , 仍任命他为平凉提督 , 并加太子太保衔 。
没了王辅臣这个肘腋之患 , 玄烨终于可以集中全力收拾吴三桂 。于是三藩之役的局势很快向清军有利的方向发展——各路反叛势力或降或散 , 只剩下吴三桂负隅顽抗 , 但也是大势已去 。
最后的结局并不出人意料 , 清朝已经没有贰臣的容身之地 。
三藩之乱中各路叛军的结局 , 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
吴三桂在走投无路之下匆忙称帝、过了把皇帝瘾之后便一病呜呼 , 继承了他“大业”的嫡长孙吴世藩 , 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以自杀告终 。三藩中的另两藩 , 耿精忠在投降后被玄烨秋后算账 , 最终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尚可喜倒是宁死不叛清 , 危急时刻甚至欲以死明志 。老尚的“英明举动”不但保住了全家老小的性命 , 甚至连荣华富贵都没丢掉 , 只有一心一意追随吴三桂的长子尚之信后来被玄烨找了个借口弄死了 。其余的叛清附吴势力如孙延龄眼见大事不妙打算投降 , 结果被吴世琮所杀 , 吴之茂被俘后押赴北京斩首 , 张国柱投降后也被砍死 , 李本深则被“磔于市 , 亲属坐斩” 。
『叛主』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反正只要等到平藩之役大局已定之后 , 凡是还活着不肯去死的反叛者 , 玄烨一个都不放过 。
在这一点上 , 王辅臣表现出了他一生中罕见的智慧 , 看得很清楚 。
所以在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投降后不久 , 王辅臣就曾自杀过一次 , 不过图海看得很紧 , 他没死成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玄烨的重视 , 他专门下诏给图海 , 下令对王辅臣严防死守 , 绝对不能让他死掉 。
玄烨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平藩之役正处于战事焦灼的状态 , 除了吴三桂对清军死打硬抗以外 , 其余各路反叛势力都是首鼠两端 , 随时可能见风使舵 , 清廷正在大力对其分化、招抚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王辅臣意外死亡 , 甭管是自杀还是他杀 , 都会对清廷的招抚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 让耿精忠、孙延龄等人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 。
玄烨此时不想让王辅臣死掉 , 不代表将来还想让他活着 。想清楚了这一点的老王 , 开始全力以赴的推进自己的寻死大业 。
他先是想办法转移图海的注意力 , 然后将新娶的夫人逐出了家门 , 又尽散家财分发给部下 , 最后才饮下毒酒一杯 , 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
玄烨得知王辅臣的死讯后 , 默然良久 , 终于没有株连他的家人和部属 , 只是将王吉贞革职了事 。
『叛主』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史料记载中 , 王辅臣其实是个不错的将军:
“辅臣为人 , 恭以事上 , 信以处友 , 宽以待人 。而严以御下 , 然有功必赏 , 虽严 , 士亦乐为之用 。”(《广阳杂记·卷四》清·刘献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