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主』七次叛主的王辅臣,放在千年前可能就是另一种下场了( 二 )
文章图片
不过这种情况从宋朝起开始出现了变化 。
在此前 , 无论是司马氏篡魏代晋 , 还是杨坚抢了外孙的江山、李渊撬了表兄家的墙角 , 似乎都没怎么挨骂 , 五代时期权臣武将谋朝篡位更成了家常便饭 。可是轮到赵匡胤拿着这个老剧本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之后 , 却屡遭诟病甚至谴责 。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 逼迫符太后和恭帝柴宗训这对孤儿寡母禅让帝位 , 由此建宋 。316年后 , 元朝大军兵临临安城下 , 南宋谢太后和另一位恭帝、年仅6岁的赵被迫出降 , 宋朝灭国 , 于是有人作诗嘲讽道:
“忆昔陈桥兵变时 , 欺他寡妇与孤儿 。
谁知三百余年后 , 寡妇孤儿又被欺 。”(《宋太祖》元·无名氏)
连皇帝都要挨骂 , 当臣子的再想三心二意 , 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了 。
史上被冠以叛臣、卖国贼等名头的坏蛋 , 大都出自两宋之后 。《宋史》中专门为叛臣作传 , 明朝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汉奸”这一词汇 , 清朝的“耿直boy”乾隆皇帝干脆编纂了一本《贰臣传》 , 收录了曾在明清两朝做官的120余位人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首先 , 在两宋之前的朝代兴替大多发生在汉人政权之间 。基于上古时期的传统以及同文同种的认同 , 这种以臣代主或是臣子择主而仕并不是什么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 , 也很少被引申到道德层面进行评价 , 更与民族大义、气节操守无涉 。不过自唐末以后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 , 不再像匈奴、鲜卑、突厥那样对于中原王朝而言仅仅是边患或癣疥之疾 , 而是有能力占据中原半壁甚至将汉人政权取而代之 , 成为华夏共主 。这样一来 , 随着夏夷之间民族矛盾的日益突出 , 那些贰臣们的行为就不再是同文同种间的“贤臣择主而仕” , 而被视为对于家国、宗族以及祖宗的一种背叛 。
其次 ,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开国之君刘裕曾经首开一个很恶劣的先例 , 那就是对前朝的亡国之君斩尽杀绝(此前新朝对旧朝皇室普遍能够善待) , 从此类似的事件愈演愈烈 。这样一来皇帝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 一旦亡国基本就意味着身死族灭的下场 , 使得他们即便是为了保命(或者心理平衡) , 也对臣子的忠诚度要求越来越高 , 并在两宋以后达到巅峰 。比如像往曹操、武则天等人身上泼脏水都是宋儒开始干的 , 强调正统和忠君 。做臣子的再想“良禽择木而栖”所要承受的道德和舆论压力远不是此前几百、上千年前的前辈所能比拟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 就是宋明理学的影响 。这套以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 严格规定了社会秩序中的上下尊卑 , 使得忠孝节义成为衡量君臣、父子、夫妻等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使得两宋之前那种“人才流动”的宽松环境一去不复返 。
于是像魏徵、秦琼这样的人物若是晚生个几百年 , 一定会被冠以贰臣、背主等骂名 。
不过凡事有例外——若是实力、能力突出或是身处要害之处 , 那么哪怕他如何不忠、怎样反复 , 为上位者都得捏着鼻子忍着 , 起码是暂时忍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比如明末清初时就有这么一号人物 , 一生中先后七次叛主 , 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他的名字叫王辅臣 。
先来说说王辅臣的前五次叛主 。
推荐阅读
- 『下奶,坐月子』刚出月子,婆婆要我1天七次下奶汤,苦不堪言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罗马皇帝召开的七次公会议
- 懒游的故事广西凭祥古城,世界闻名的“友谊关”,历史上曾七次更名
- 『令妃』令妃曾为乾隆怀孕七次,她的一生有多传奇?《延禧攻略》并非虚构
- 【历史】马超,一个坑爹叛主的投机者,却被《三国演义》洗白成了英雄
- 【第七次元美妆】夏天除了持妆外,搭配也很重要 | 腿粗的女生看这里
-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4.6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