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蓄率的误解

推荐语:一直以来 , 勤俭节约 , 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 国人热衷存钱是常见的现象 。 很多人将钱存在银行 , 也似的我国的储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 远远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 。 但是自从2010年以来 , 我国储蓄率就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已经下降到目前跌破45%以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在2022年之前 , 中国国民储蓄率将持续下降至接近40%的水平 。 从国民储蓄率巅峰的从51.8%到40% , 这样的跌落幅度可谓是“断崖式”的下跌了 。 众所周知 , 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 如果储蓄率较低 , 那么意味着人们的变得不爱存钱 , 或者说已经“没钱可存”了 。 以上摘录于《我国储蓄率“断崖式”下降 , 大家不爱存钱了?央行数据说明了一切》 。 以上关于储蓄率的解释是错误的 。 有关储蓄率的意义如下:国民储蓄率=(GDP-最终消费)/GDP居民储蓄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存款率=居民存款增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引文中有“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 , 其中“收入总额中的储蓄”中的“储蓄”意义不清楚 , 不知道是收入中拿出一定的钱去存款还是收入减去居民消费的余额(未必去存款 , 可以购买投资品) 。 严格来说这里的“储蓄”应该是收入减去居民消费的余额 。 这个“储蓄”与居民储蓄率对应 , 与国民储蓄率与居民存款率不对应 。 “国民储蓄率从巅峰51.8%下降到40%” , 这与居民储蓄率与居民存款率并没有直接关系 。 国民储蓄率降低仅仅意味者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提高而已 。 因为最终消费率与国民储蓄率之和等于1 。 我们用2019年有关数据计算一下有关储蓄率或存款率 。 国民储蓄率=(99.1-54.5)/99.1=45%居民储蓄率=(43-30.2)/43=29.8%居民存款率=9.7/43=22.6%取:2019年GDP为:99.1万亿元2019年最终消费为(估计):54.5万亿元2019年居民消费为:14×2.1559=30.2万亿元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3.0733=43万亿元2019年居民存款增量为:81.9-71.2=9.7万亿元数据来源为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报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