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古代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最后一名工匠的结局又如何?
古代皇帝的葬礼 , 每个朝代都不尽相同 , 但下葬过程却都大同小异 。 古人崇信“事死如事生” , 皇帝的葬礼自然要表现出庄严与豪华 。 皇陵修建完后 , 最后一位工匠都是掌握地宫入口机密的 , 通常是不会活着出来 。
本文插图
皇帝的下葬过程是怎样的?
我们就以清代为例 , 清代时皇帝的葬礼与登基、婚礼等大典一样重要 , 通常是由礼部和銮仪卫共同牵头办理 。 从顺治皇帝的葬礼开始 , 清代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帝王丧葬制度 , 之后的皇帝都是按照此制度举办葬礼 。
首先就是陵寝的选址与修建 , 清代帝王陵寝都是在东、西两陵范围内按昭穆制度进行选址 。 陵寝的修建通常都是在皇帝生前就要完成 , 但也有驾崩才修建的特例 。 像顺治的孝陵和光绪的崇陵都是在驾崩后才动工的 。
清代皇帝驾崩后 , 丧葬仪式很是隆重 。 驾崩后尚未安葬的皇帝被称为大行皇帝 , 大行有一去不复返之意 。 葬礼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小殓 , 小殓通常是在当日就要完成 , 而且需要根据钦天监选择出的吉时良辰入殓 。
本文插图
首先要为皇帝穿戴好衣服鞋帽 , 嗣皇帝及皇子、皇孙 , 都要穿上孝服 , 摘掉帽子上的红缨 , 剪去自己一缕头发 。 之后宫内自皇后以下的嫔妃、宫女 , 都要摘掉首饰与头饰 。 最后在尸体上覆盖由活佛进贡的陀罗经被 。
在小殓完成后的次日要进行大殓 , 其实在小殓之还有个对尸身防腐处理的过程 。 大殓通俗的讲就是将皇帝移入棺柩 , 皇帝的棺柩又称梓宫 , 是由金丝楠木打造而成 。 大殓完成后 , 皇帝梓宫要被移到乾清宫正殿 。
殿内设大行皇帝的灵堂 , 宫门外置织金九龙绮丹旌 。 皇帝丧礼要颁诏天下 , 梓宫在乾清宫停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7天 。 在此期间 , 诸王公大臣都要入乾清门 , 瞻仰大行皇帝遗容 。 嗣皇帝及皇子们都要行大殓礼 。
本文插图
服丧期间 , 嗣皇帝对朝臣的奏折 , 一律改用蓝笔批示 , 各部院衙门也要用蓝印 。 之后颁发大行皇帝遗诏 , 宣布全国致哀 , 27天内不许有娱乐活动 。 清代不论皇帝驾崩在什么地方 , 大殓后都要将梓宫运到乾清宫停放 。
在梓宫从宫外运回乾清宫过程中 , 嗣皇帝必须要跪迎 。 如咸丰的梓宫运抵紫禁城时 , 嗣皇帝同治则跪迎于东华门外道旁的 。 乾清宫的仪式举行完毕后 , 梓宫就要被移送到殡宫等待下葬 , 殡宫是景山的寿皇殿或观德殿 。
梓宫在殡宫停留的时间根据陵墓竣工的情况而定 , 有几个月的 , 也有数年的 。 梓宫移送殡宫时 , 先用小轝(yú)抬梓宫出景运门 , 再更换大升轝运送梓宫 。 该过程通常在黎明进行 , 文武百官从东华门到景山跪道哭送 。
本文插图
出殡之前 , 都先要对下葬过程进行模拟演练 。 杠夫要按出殡的规模和要求 , 在德胜门演杠十天 。 在演练期间 , 民工要对通往陵墓的道路进行御道改造 。 送葬是最后的一个隆重仪式 , 首先当天要烧掉造价昂贵的大法船 。
之后是72人的小杠将梓宫抬出东华门 , 送葬队伍最前面是64人的执幡队 , 接着是1628人的仪仗队 , 之后是盖着圆顶棺罩 , 四周围有绣龙帷帐的吉祥轿 , 里面放有梓宫 。 抬棺的杠夫有60班 , 每班128人 , 总替补240人 。
梓宫之后为武装护卫 , 最后面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的送葬车队 。 在和尚、道士的诵经声中 , 梓宫被送入几百里外的地宫 , 最后封闭墓门 。 在写完皇帝牌位并将牌位放在紫禁城东侧的太庙中后 , 皇帝葬礼宣告结束 。
推荐阅读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历史太庙|魏晋南北朝时期,“夫人”的嫡庶之争
- 大运河时空|三吴、三楚、三秦……为何古代有众多带“三”的名字,都代表哪里
- 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出版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司秋英等6人入围,山东公示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拟推荐候选对象
- 中华中华联合财险总经理空缺两年后高兴华补位
- 中华中华联合财险总经理空缺两年后高兴华补位 一季度净利润亏损超6亿
- 鄜延路节度使李|古代史上有哪些永远不要考验人性的故事?
- 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