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抗战胜利前后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之研究( 三 )


就在鄂西北和湘西作战的同时 , 4月1日美军在冲绳登陆 , 战场正逼近日本本土 。 为了所谓“本土决战”的需要 , 4月18日日本大本营决定 , 中国派遣军应放弃前此东西两面作战的部署 , 实行东主西从战略 , 从华南抽调兵力前往华北 , 集结待机 。 5月28日又决定 , 中国派遣军“应设法迅速撤出湖南、广西、江西方面的湘桂、粤汉铁路沿线的占据地区 , 将兵力转用于华中、华北方面 , 加强该方面的战略态势 。 ”据此 , 中国派遣军决定 , 以主力控制华中华北 , 采取持久战战略 , 战备重点为华中三角地带和山东半岛 , 并令5个师团自5月起开始陆续由华南撤退北上 , 预计在8月底撤出广西 , 年底前撤出湖南 。 这也意味着 , 日本将失去前此耗时耗力而打通的大陆交通线的部分路段及其占据的部分地区 , 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胜利真正成了昙花一现 。
1944年的中国抗战军事形势 , 如蒋介石所言 , 险恶“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 当年底 , 中国军队在节节退守之后 , 终于稳定了防线 , 使蒋终于松了一口气 。 他在12月底考虑来年之中心工作时 , 将“军事第一”、“整训部队”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 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辖有38个集团军、115个军、331个师、23个独立旅以及青年军9个师 , 番号数量虽如此庞大 , 但豫湘桂战役之结果表明 , 其中不少部队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 蒋介石曾训诫其部下:“我军编制装备均未划一 , 加以缺额过多 , 指挥运用补给均感困难 , 自难发挥战力”;“我常以数倍乃至十数倍于敌之兵力(番号) , 不独未能歼灭敌人 , 反常受丧师失地之耻辱” 。 与此同时 , 经过美国训练并装备的中国驻印军 , 在滇缅战场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 给军队整训树立了标尺 。 因此蒋介石计划在1945年以美国装备及训练整训完成36个师 , 同时再以国产装备辅以美式训练整训完成30个师 , 期以此为军队核心战力 , 以完成抗战反攻之任务 。 1945年春夏之交中国军队在湘西作战的表现 , 使蒋介石可以此作为部队整训之成效而继续督导整训的最终完成 。
随着日军攻势的消退 , 中国方面亦开始筹划对日反攻 , 并将重点放在重夺华南海口 , 接应盟军登陆方面 。 2月中旬 , 军令部拟订《中国陆军作战计划大纲》 , “以开辟海口之目的 , 于盟军在东南海岸登陆之同时 , 向桂湘粤转取攻势 , 特须保持重点于黔桂路方面 , 攻略宜山、柳州 , 与盟军会师西江 。 ”后经中美双方商定 , 将此定名为“白塔计划” , 目标是攻占雷州半岛和广州九龙 , 以“遮断在华日军与越南及其西南地区之陆上交通 , 使印缅战区盟军作战容易 , 并迅速夺取中国西南沿岸诸港口 , 以增加中国战区陆空军之物质供应 , 充实战力 , 俾能在对日作战之最后阶段 , 有最大之贡献 。 ”中美双方随后还商定了以遮断敌交通线 , 收复华东空军基地及长沙、南昌、武昌地区为目标的“冰人计划” 。 当日军开始自广西收缩后 , 中国军队迅速跟进 , 于5月27日收复南宁 , 6月30日收复柳州 。 其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 , 7月18日陆军总司令部决定 , “先以有力部队攻略桂林 , 夺取雷州半岛 , 再分别攻击衡阳、曲江 , 并牵制越北之敌 , 以主力沿西江流域攻略广州 。 ”7月28日 , 第三方面军收复桂林 , 随后进至全州附近 , 第二方面军其后进至广西东南重镇梧州以西 。 此外在东南各省 , 随着日军的收缩后退 , 中国军队于5月18日收复福州 , 6月23日收复浙江温州 , 7月17日收复江西赣州 。 中国战场的形势正在明显地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 中国军队的反攻态势已然形成 。
二、有关“和平”解决之三方互动
在军事征服中国的前景已然黯淡之情况下 , 日本又开始重新考虑停顿多时之“和平”工作 。 1944年9月5日 , 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对重庆的“政治”工作方案 , 决定主要的“和平”条件为:一、中国实行中立 , 促使美英军队撤离;二、蒋介石返回南京 , 建立统一政府 , 蒋汪间之关系调整由双方直接谈判;三、废除日华同盟条约 , 另行缔结友好条约 , 对中国内政问题一概不予干涉;四、不变更满洲国现状;五、中国对日本的保障要求尽可能满足之 , 并允许派必要的兵力 。 12月13日又决定“在当地进行对重庆政治工作” 。 如果与战争初期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相比 , 此时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 , 日本开出的条件已不能不有所后退 , 明显表现在对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态度有较大变化 。 但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 因此日本还不甘心完全退出中国 , 因而仍然坚持维持东北伪满洲国现状 , 并要求一定的特权地位 。 但是 , 此时的中国亦非战争爆发之初的中国 , 作为同盟国的一员 , 中国的战争目标已经不是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态势 , 而是全面恢复甲午战后所失去的权益 , 收复东北与台湾 , 因此 , 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显得既不知己更不知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