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前人,请诸位指点一二

【效仿前人,请诸位指点一二】 首先,这是一首古风,平仄是不合格律(近体)诗的要求。押韵就算有吧(按《平水韵》“星”为九青部,与“生、声”所在的八庚是不同韵的,按新韵应该是可以这样押韵)另外“生、声”这样的同音字押韵的作品,在古代诗中也是不常见的。
其次,语句也不通畅,先撇开楼上有人提到的《咏蛙》版权问题,三四句根本立不住脚根。写诗讲究双关,即写景与写情能两两通用。《咏蛙》的诗从写景层面理解,就是说青蛙在早春时分的夜里就开始鸣叫,然后才渐渐有春天的生机。从感情层面也是这个道理,彰显作者的霸气,有一种天下皆听我号召的意思,这叫做托物言志,以事写情,用写景写物折射出人的感情与寄托,这样才令人信服。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最常用的写作技法。清袁枚在《随园诗话》就说过: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义,便成《廿一史弹词》。
而阁下的大作:“晨清我不先出头”我不知如何理解,如果只从感情层面理解,这多少有点王婆卖瓜的意思。没有事实为根据,感情就不是那么容易打动人。
■网友的回复
首先感谢邀请,因为我也只是个爱好文学和历史的程序猿罢了。若说指教真谈不上,互相学习。这首诗有几处化用,前面回答已经有提出,就不多说了。平时我也会偶尔填那么一两首小词,然后孤芳自赏一下。我的一些诗词中也常用到化用。我们这代人毕竟没有经历过历史的沧桑,出生在一个被老一辈人称为“好时候”的年代,物质很丰富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仅仅通过老一辈人口中的历史和书本上读来的就能理解的了的。至于古圣贤的辛酸苦辣就更是遥不可及了,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觉得作为爱好来说,对诗词有些自己的理解就够了。同样一段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谁也不能要求每个人理解的都一样。至于最后一句的化用可能确实略显生硬,作者不妨过一段时间再回首看这首诗,也许会突然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修改其中一二字眼,或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互相学习。
■网友的回复
这首诗的化用很明显,不是说化用不好,比如韩愈……李白,苏轼等人的诗词也出现过化用。但是化用的圆不圆润,就是作者功力的问题了。咱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那种时代的风霜雨雪,这种文字写出来,有太多的书生气了。至于平仄押韵,我也在学习中,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和我所学的有所偏差。以上
■网友的回复
化用不是这么个化法,什么叫先出头?是蜗牛么?还是那啥?
■网友的回复
(开辟)鸿蒙+(干戈寥落)四周星+(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you see,诗歌给人熟悉的联想……一得之愚,勿怪……
■网友的回复
模仿某人少年诗句。虽然也是后人强加给某人的。
■网友的回复
有一首《咏蛙》,不知道题主听过没有?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