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名校名师何以不认识“认识”?

名校名师何以不认识“认识”?金新金新:名校名师何以不认识“认识”?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 有某名牌大学青年教授密斯柳发来一视频《名校名师讲堂第三集——语文水平提高有方法》 , 附言曰:“这在乱讲点啥?”点开一看 , 不禁哑然失笑:“天下真还有这样装腔作势搞教育的人!”不料只看了个头 , 视频就“罢工”了 , 实在遗憾 , 不知其详 。突然想起 , 曾有某中学年轻女教师给我发过一则《名校名师何以不认识“认识”?》的微信——说是某名校老师讲 , 听她的语文 , 不仅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知识 , 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举了个例子:“1983年冯友兰给金岳霖的一幅对联:‘何止于米 , 相期以茶 。 论高白马 , 道超青牛 。 ’其中的“米”“茶”一般人是‘认’而不‘识’!”说是该名师自谦道:”不是特级 , 却颇有特色;没有名气 , 却不乏神气;明月入怀 , 清风出袖 。 ”呵呵 , 能将自己说成是“明月入怀 , 清风出袖”的女性 , 要么是淑女 , 要么是宫女!其实 , 论证一个小女子是淑女 , 还是宫女 , 近乎无聊 , 但阐释一下“ 名校名师何以不认识‘认识’”倒是颇有现实意义 , 盖因时下此等”小猫咪咪“大有“试看今日之教育 , 舍我其谁”之“‘燕雀’之志”!何为“认识”?简而言之 , 一个同义复词 。 换言之:“认”就是“识” , “识”就是“认”!认:分辨 , 识别——认生、认得、辨认;识:知道 , 认得——识辨、识破、识相 。初中语文课本《论语》十则有言:“默而识之 。 ”之中之“识”之古义“记”之今义“认识” 。即便复杂些解释 , 其也是一个“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的词儿:“认识是认知识知 , 即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思维活动 。 从广义上讲 , 认识包含人的所有认知活动 , 即为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等心理现象的统称 。 认识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 , 可以分为刺激的接收、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等一系列阶段 。 从狭义上讲 , 认识有时等同于记忆或思维 。 ”其实 , 在互联网时代 , 一个知识碎片化的小瘪三也大抵会知道“米寿”与“茶寿”的大致意思 , 你“东施效颦”一番亦就罢了 , 还胡扯什么认识不认识的 , 难怪人家中文系教授会不胜惊讶!其实 , “腹有诗书”者 , 无论谦虚 , 还是骄傲 , 最忌讳的是拿腔拿调的戏子样 。且看谦虚的蔡元培——为捍卫“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 有意“破除自身的教育权威” 。 有一次 , 他突然问学生们:‘5加5是多少?’大家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 , 都不敢作答 。 好一会 , 才有一个胆大的学生说:‘5加5等于10 。 ’于是 , 他笑着说:‘对!对!’并鼓励这个学子:‘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且看骄傲的章太炎——民国教育史里 , 老师开场白架子最大者非其莫属 。 他的学问很大 , 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 , 无法满足要求 , 于是干脆上大课 。 他来上课 , 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 。 ”听的学生们目瞪口呆 , “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 下一秒章太炎又补了一句 。 这幸亏有后一句铺垫 , 要光听前一句 , 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 。蔡元培与章太炎均为大师的大师 , 或谦虚或骄傲 , 皆自然率性而远离做作 , 因为“做作”极易沦落成“下作”!高尚士郑板桥“一肩明月 , 两袖清风”的的高尚气质缘自:“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在一个应试喋血的教育环境 , 绝大多数名师是校报“副刊”首席撰稿人 , 你“明月入怀 , 清风出袖”?你祖宗“明月”“清风” , 你全家“明月”“清风” , 倘若板桥郑在天有灵 , 一定会“长歌当哭” , 一定会说:“除了‘明月’与’清风’ , 我还有‘兰花’ , 我还有‘黄狗一条’呢!”匆匆于2020年5曰4日13时16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