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二 )


刘邦深知秦朝的灭亡就是因为过度压榨百姓导致的 , 他自己也是因为押送囚徒去修秦陵未果才造反 。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还在耳畔 , 所以刘邦一反秦朝的法家施政思想 , 采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治国 。
到了汉文帝时期国家经过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元气 , 百姓生活趋于富足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汉朝有了物质基础就需要思考上层建筑的问题 。继续沿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治国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混乱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谊以儒家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礼仪制度 , 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 。贾谊不光为汉朝提出了治国的指导思想还设计了一整套操作方法 。贾谊的意见很有见地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不过文帝认为礼制改革的时机还不成熟并没有采纳贾谊的意见 。
次年 , 贾谊再次上《论积贮疏》 。贾谊敏锐地发现帝国存在的危机 , 在奏疏中他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 , 日日以长”的现象 , 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主张发展农业生产 , 加强粮食贮备 , 预防饥荒 。政治上提出遣送列候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建议 。
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 但贾谊也得罪了王侯贵族 。
很快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一大批功臣元老向贾谊发难 。文帝因为贾谊突出的才干和优异表现准备擢升他为公卿之职 , 功臣元老们马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 , 专欲擅权 , 纷乱诸事” , 一顶顶大帽子向年轻的贾谊扣过来 。文帝迫于舆论压力渐渐地疏远了贾谊 , 也不再听取他的意见 。
▌梦想破灭 , 文学成就却名垂青史
汉文帝四年(前176年) , 贾谊被外放到长沙做长沙王太傅 。在前往长沙赴任的途中 , 贾谊路过湘江时想起了投江而死的屈原 。屈原壮志难酬的遭遇激发了贾谊的幽愤之情 , 他挥笔写下悼念屈原的名篇《吊屈原赋》 。
在谪居长沙的第三年 , 贾谊感到自己的一生可能要在偏远的长沙度过了 , 想到这些不免内心苦闷 。有一次一只猫头鹰(鵩鸟)飞入了贾谊的住所 , 猫头鹰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鸟 , 见到猫头鹰进入家里贾谊以为自己命不久矣 。于是写下一篇《鵩鸟赋》来抒发悲愤之情 , 同时宽慰自己 。
『之才』贾谊与秦相李斯师出同门,有经天纬地之才,结局却令人唏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谊因自己的悲苦遭遇在长沙写了很多名篇 , 虽然他辅佐帝王成就事业的梦想破灭了 , 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名垂青史 。
在谪居长沙三年后 , 汉文帝再次想起了贾谊便征召他回京 。贾谊本以为文帝要再次重用自己 , 可惜这次文帝除了叙旧以外 , 只是问自己神鬼之事 , 贾谊为文帝耐心解答到深夜 。
那次对话后文帝把贾谊任命为自己宠爱的小儿子的太傅 , 治理国家的事情便只字不提 。文帝十一年(前169年) , 文帝小儿子坠马而死 , 身为太傅的贾谊忧伤过度 , 一年后也郁郁离世 。贾谊终年33岁 , 他的治国安邦之才与远大抱负也随他离去 。
贾谊是那个时代最有见地的政论家 , 他生不逢时没有机会一展胸中的抱负 , 他的才华和理想只能像他悼念屈原一样能被后世凭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