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你穿的是古装还是和服?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近年来 , 在影视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正午出品 , 必是精品 。 ”像正热播的宋代大戏《清平乐》 , 就是正午阳光出品的 , 虽然剧情有点“慢”(拖沓) , 但剧中高度还原的“服道化”却惊艳了众人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随之 , 宋服与它所属的服饰体系汉服也受到众人关注 。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汉服 , 从产生到兴盛再到被“遗弃”直至复兴 , 发展路途颇为坎坷 。今天 , 我们依史为据本着“宁穿破 , 不穿错”的态度 , 来与大家聊一聊汉服跌跌宕宕的“成长路”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错把汉服当和服 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弄丢了自打300多年前清朝入关 , 颁布“剃发易服”令以来汉服就断层了 , 几千年的发展史渐渐被遗忘 , 我们也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弄丢”了 。“唉 , 你看这人穿着日本衣服逛街呢” , 想必有不少汉服爱好者在穿它外出时遇到过这种情况 , 身上明明穿的是咱们自己的衣服 , 却总被认成是日本和服或是韩国韩服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和服与韩服因不识汉服 , 在2010年成都春熙路还发生过一件既气愤又无奈的“乌龙事件” 。一名汉服爱好者 , 穿曲裾用餐时被一群学生围攻 , 要求她把身上的“和服”(其实是汉服)脱下来烧掉 , 受胁迫下的女孩最后不得不在公共场合脱下衣服 , 才得以脱身 。令人汗颜的是 , 此类事件并不是个例 , 在十多年前多有发生 。 口口声声爱传统的人 , 却不知晓我们自己的文化到底是什么 , 简直令人又悲又怒!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设计师据“古画陶俑等资料”复原出的汉服学我们的人为何红过了我们?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曾记载过这样一句话:“厩户皇子始定冠位十二阶大宝以降 , 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 。 ”正如文中所讲 , 在唐朝时中国的衣服流传到了日本 , 他们并从中学习 , 渐渐发展为民族常穿的和服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江户时代和服(右一)与之前时代所流行服装与国内不同的是 , 和服从产生到现在就没有发生过“断层” , 在传统节日与重要场合都一直坚持穿它 。 像许多学生的毕业礼、人们的婚礼 , 大都穿和服参加仪式 , 渐渐积淀了自己的服饰文化 。而被我们遗忘太久的汉服所缺失的或许正是这种”仪式感“ , 久而久之当再看到汉服时 , 误认为是日本人常穿的和服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穿和服的人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这才是真正的汉服“中国有礼仪之大 , 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 故谓之华 。 ”—《春秋左传正义》 汉服非“汉朝服”起源于远古当我们一提到“汉服” , 就有不少人认为它只是汉朝服饰 , 与其他时代无关 。实则不然 , 所谓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 , 亦称为华服、汉衣冠、汉装 。关于汉服起源最传统的说法是在炎黄时期 , 《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 , 未有衣裳屋宇 。 及黄帝造屋宇 , 制衣服 , 营殡葬 , 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而黄帝的妻子嫘祖又发明了养蚕和用蚕丝制衣 , 在普天之下进行推广 , 让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善 , 从而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后来随着汉朝的建立 , 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华夏族改称为“汉族” , 由此对汉服的界定有了“上溯炎黄 , 下至宋明”的说法 , 而流行于元朝的蒙古族服饰与清朝的满族服饰 , 则不在这个范畴之内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周朝汉服制初成型曾有人称服装为“历史的镜子” , 即使同一民族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穿戴 , 它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活与社会现状 。“治国而无礼 , 譬犹瞽之无相” , 在中国古代主张以礼治国 , 尤其在奴隶社会兴盛时期的西周更甚 ,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礼服制度完备于此时 。从“天子”到诸侯、士大夫再到庶民 , 他们所穿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布料都有详尽规定 。汉服的复兴与尴尬
冕服名称图说像天子、诸侯士大夫一族多穿上衣下裳丝绸材质 , 绣有精美纹样与华丽色彩的冕服 , 并有玉佩戴腰间做装饰 , 妥妥是“君子不可一日无玉也”的精致男孩 。与统治阶层相比 , 一般平民的穿戴则要“本分”很多 , 多是无纹饰或纹样简单 , 出行方便的本色麻袍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