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5月起,北京垃圾分类指导员从“动手”到“动口”转型


 『转型』5月起,北京垃圾分类指导员从“动手”到“动口”转型
文章图片
每个小区必须“四桶”齐全、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分时值守,这样的垃圾分类“好小区”很快就要遍布全市了。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采访人员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前,全市9成以上的街道乡镇都将开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而从5月1日《条例》实施起,全市居民小区将逐步配齐垃圾分类指导员,并引入小巷管家、志愿者、楼门长等作为补充力量。垃圾分类指导员将由过去自己动手帮居民分类,渐渐向引导鼓励居民自行分类、自主投放“转型”。
现场探访:石景山建钢南里社区设驿站、专人值守、积分换礼这个小区7成居民爱“分类”厨房里的垃圾桶专门放厨余垃圾;客厅和厕所中的垃圾桶主要放其他垃圾;报纸、快递箱等可回收垃圾则整整齐齐打捆堆放,等着攒多了一起卖废品。吃完早饭,家住石景山建钢南里社区2号楼四单元的陈阿姨拎着一袋从客厅、厕所收拾好的垃圾下楼了。从去年起,将不同的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了陈阿姨全家的一种新习惯。
“李师傅,来扔垃圾了,您给积个分。”来到小区中专门设立的垃圾分类回收站,陈阿姨主动打开了手中的垃圾袋。食品包装袋、用过的卫生纸、废弃的口罩……身穿统一绿色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李庆如对袋内的垃圾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后,示意陈阿姨将垃圾袋扔进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内。
随后,李庆如用手机扫描陈阿姨手中印有二维码的卡片,为此次垃圾正确投放进行积分奖励。“积1分,差不多相当于奖励1块钱,攒多了,能凭积分到附近超市换购卫生纸、肥皂等生活日用品。”
作为石景山区的垃圾分类示范典型之一,李庆如所负责的建钢南里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站是春节前刚刚建成的。两排小房被划分成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存放区、垃圾分类储存区、再生资源回收区等几个不同的部分,房屋外墙上还张贴有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等宣传牌。
每天早上6点半,李庆如都会准时来到分类回收站,擦拭垃圾桶、喷消毒药水、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上午值守4个小时,下午再值守4个小时。”在小区负责垃圾分拣运输多年的李庆如感觉到,居民的垃圾分类热情高了,能分对的人也渐渐多起来,将近70%的小区居民已经开始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权威发布:市城市管理委年底前全市9成以上街道乡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从今年5月1日起,像建钢南里社区这样的垃圾分类“优秀典型”,在全市范围内将越来越多。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调研员吴润江告诉采访人员,从2017年起,本市开始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今年年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创建将覆盖全市9成以上的街道乡镇。其中,东城、西城、石景山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这4个区将作为首批试点,率先进行“全区域”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
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吴润江以最直观的垃圾桶为例解释说,比如,对于住宅小区来说,公共区域必须成组设置由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组成的“桶站”,每个小区还必须设立至少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点。“这一两天,我们就会推出‘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指引’。除了常规设置桶站的模式外,小区也可以采取上门回收、定时定点回收、智能垃圾桶回收等多种方式,或是自由自主组合。”
除了必须配齐垃圾桶外,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还必须配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分时段在垃圾桶站进行值守。5月1日《条例》实施后,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职责有何变化?对此,石景山区城市管理委固废科科长侯淼告诉采访人员,《条例》实施后,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工作内容会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居民如果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或是分得不好,垃圾分类指导员往往会直接上手帮助居民重新分类。而5月1日之后,垃圾分类指导员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鼓励居民自行分类、自主投放上来,提示监督将成为指导员的主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