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并非读得越多越好

苏轼顺嘴说了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 鹦鹉学舌者便源源不断连绵千年 。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 但也不全是道理 。 也就是说 , 说对了一部分 , 还有一部分没有说对 。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 书读得越多 , 人并不会变得越聪明 。 你这不是故意耸人听闻吧?不是的 , 我说的是大实话 , 不信 , 就听我唠叨唠叨吧 。在读书者中 , 不少人读书时大脑设置在休眠档 。 不动脑子读书 , 适可而止 , 没有太多害处 , 但总是这样 , 害处便显而易见——容易被书牵着鼻子走 , 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 大脑相应部位从西瓜微缩成核桃 。《晋书·刘乔传》记载 , 刘柳当尚书左仆射时 , 只读老子的《道德经》 , 但领悟得很深 。 他身边有一个叫傅迪的右丞 , 读了很多书 , 见刘柳只读一本《道德经》 , 就看不起刘柳 。 于是有一天 , 刘柳就对他说:“你书读得虽然不少 , 可是一本也没有读懂 , 这有什么用呢?这不等于是两脚书柜了吗?”有人对两脚书柜读书者 , 拟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 说这像一些特别擅长骑马者 , 到最后连自己的双脚都不会用了 。 孔子也说告诫说:“学而不思则罔 。 ”另有一种功利性读书 。 古人为应付科举考试读书 , 便有不少越读越不聪明的例子 。 当下的一些考试 , 逼着人死记硬背 , 再聪明的人 , 经过种种煎熬 , 智商也不由自主地打折了 。叔本华提议说——千万不要读那些畅销书!因为 , “为愚人写作的书总会有大量的读者 。 ”这点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证明 , 读者的人数并非检验书本好坏的标准 , 唯有时间才是 。当下畅销的一些鸡汤书 , 就是为愚人写的书 。 它的一个巨大的作用 , 就是给聪明人洗脑 , 把聪明的脑袋换成愚人的脑袋 。还有一种书是谬误之书 , 读得越多 , 越坏脑子 。 这个道理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的 , 不需多费口舌 。来源:红网作者:曾德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