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官野史@李世民亲笔文章对司马懿作何评价?
《旧唐书 房玄龄传》在提到房玄龄编写《晋书》的时候 ,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自写了四篇人物评论 , “太宗自著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 , 也就是说 , 晋宣帝、晋武帝2篇本纪和陆机、王羲之的2篇传记末尾的人物评论是李世民写的 。
本文插图
唐太宗流传下来的文章和论述不少 , 比如《贞观政要》 , 不过很多内容为他人代笔 , 而《晋书》这四篇评论无疑是货真价实的太宗亲笔写的文章 。 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 今人还能够读到也是非常荣幸的 。 而且这里还涉及到千古一帝李世民对几位历史重要人物的评论 , 尤其是充满争议的晋宣帝司马懿 。
李世民在《晋书 宣帝本纪》中对司马懿的评论原文:
制曰:夫天地之大 , 黎元为本 。 邦国之贵 , 元首为先 。 治乱无常 , 兴亡有运 。 是故五帝之上 , 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 , 处其忧而为乐 。 竞智力 , 争利害 , 大小相吞 , 强弱相袭 。 逮乎魏室 , 三方鼎峙 , 干戈不息 , 氛雾交飞 。 宣皇以天挺之姿 , 应期佐命 , 文以缵治 , 武以棱威 。 用人如在己 , 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 , 性宽绰而能容 , 和光同尘 , 与时舒卷 , 戢鳞潜翼 , 思属风云 。 饰忠于已诈之心 , 延安于将危之命 。 观其雄略内断 , 英猷外决 , 殄公孙于百日 , 擒孟达于盈旬 , 自以兵动若神 , 谋无再计矣 。 既而拥众西举 , 与诸葛相持 。 抑其甲兵 , 本无斗志 , 遗其巾帼 , 方发愤心 。 杖节当门 , 雄图顿屈 , 请战千里 , 诈欲示威 。 且秦蜀之人 , 勇懦非敌 , 夷险之路 , 劳逸不同 , 以此争功 , 其利可见 。 而返闭军固垒 , 莫敢争锋 , 生怯实而未前 , 死疑虚而犹遁 , 良将之道 , 失在斯乎!文帝之世 , 辅翼权重 , 许昌同萧何之委 , 崇华甚霍光之寄 。 当谓竭诚尽节 , 伊傅可齐 。 及明帝将终 , 栋梁是属 , 受遗二主 , 佐命三朝 , 既承忍死之托 , 曾无殉生之报 。 天子在外 , 内起甲兵 , 陵土未乾 , 遽相诛戮 , 贞臣之体 , 宁若此乎!尽善之方 , 以斯为惑 。 夫征讨之策 , 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 , 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 , 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 , 笑奸回以定业 。 古人有云:“积善三年 , 知之者少 , 为恶一日 , 闻于天下 。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 , 而终见嗤后代 。 亦犹窃钟掩耳 , 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 , 谓市中为莫睹 。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 , 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 , 则当祸人而福己 。 顺理而举易为力 , 背时而动难为功 。 况以未成之晋基 , 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 , 德被苍生 , 而天未启时 , 宝位犹阻 , 非可以智竞 , 不可以力争 , 虽则庆流后昆 , 而身终于北面矣 。
本文插图
影视作品中的司马懿
李世民这篇文章内涵丰富 , 对司马懿做了全面的分析评价 。
一是肯定司马懿是文武全才 , 能够知人善任 , 宽容待人 。
二是肯定司马懿擒孟达、破公孙的谋略过人 , 建立赫赫功勋 。
三是批评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时表现过于怯懦 , 似乎非良将之才 。
四是批评司马懿作为托孤老臣 , 却虚伪矫饰 , 走上谋反之路 。
随后总评 , 先是表达了疑惑:为什么司马懿打辽东那么智慧 , 打诸葛亮却那么懦弱 , “岂东智而西愚”?为什么一开始那么忠心辅佐曹魏 , 后来却走上篡权之路 , “何前忠而后乱”?
最后是解惑:司马懿作为三朝老臣 , 却没有做到基本的忠诚 , 其根源是只顾眼前利益 , 不顾身后之名 , 即使为司马氏建立帝业 , 最终却贻笑后世 。
可见 , 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评价总体是负面的 。
推荐阅读
- 稗官野史|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得一可定天下,为何刘备得到其三还是败了
- 王福星|李世民家族的六位王爷,个个傻得让人怀疑人生,全部得以富贵善终
- 鲸鲸说历史|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为何朱棣却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 大米嘚啵嘚历史短文|玄武门之变,李渊还掌握唐朝权力,为何还被李世民给逼宫了?
- 非惯性物种|贞观三年,李世民一招“拨云见日”,谁成了皇权下的替罪羊?
- 战国鬼谷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向往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开启汉化改革
- 长坂坡论坛|打下唐朝半壁江山, 本可与李世民平起平坐, 可他却选择了归隐田园
- 米乐辰|唐高宗李世民的生母是谁?李渊原配夫人窦皇后介绍
- 历史新谈说|李世民对于突厥的肆意横行,采取了这种方式,赢得四方朝觐
- 悠悠侃历史|首次侍寝就被雷劈,武则天如何借机,俘获李世民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