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从中统元年(1260年)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灭亡南宋 , 统一全国 , 忽必烈先后建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汉式中央官僚机构及其下级部门 , 完成了国家机构从蒙式向汉式的过渡 。 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并非一蹴而就 , 而是随着国家疆域的拓展、社会逐渐趋向稳定以及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 以至于在这十几年里 , 元朝中央官僚机构出现了多次变化 , 特别是中书省及其下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变化尤为明显 。 弄清元初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轨迹 , 既有利于加深对元初官僚制度发展轨迹的理解 , 也有助于相关史料的正确解读 , 避免鲁鱼亥豕 。 遗憾的是 , 因为史料记载的龃龉和语焉不详 , 后世史家对这一时段中央官僚机构 , 特别是六部的变化情况不甚明了 , 述史时亦多一笔带过 。 本文拟在前人相对有限的梳理成果的基础上 , 对中统元年到至元十三年间元代中央六部的设置情况做一全面考析 。
一、中统年间六部的设置
讨论元代六部的设置情况 , 必须建立在对其上级机构中书省的正确把握上 。 如果无法事先认清中统元年到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只有一个中书省 , 而错误地以为有两个中书省 , 就很容易在接下来的对六部的讨论中出现错误 。 前辈学者已在相关著述中对中统初年中书省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 基本肯定了中统初年中书省只有一个 , 并从中统元年四月到七月逐渐扩大、成熟 。 王恽《中堂事记》所提到的中统元年七月在燕京建立的行中书省 , 实际上是四月份建立的中书省的第一次扩展 。 到了中统二年五月 , 又有了更大规模的第二次扩展 , 将不花、史天泽、忽鲁不花、耶律铸、塔察儿、杨果、商挺等进入中书省 。 直到此时 , 中书省的规模才稍稍完备 , 之后中书省官员也开始加紧完善原先在中统元年七月初建的僚属班子 ,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最初的“六部体系” 。
1.中统二年六月以前的中书省僚属
中书省僚属班子于中统元年七月建“燕京行中书省”时才形成 , 王恽《中堂事记》记载了这个班子的构成 , 包括如下官职与部门 。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文章图片
从表1可以看出 , 燕京行中书省已经配备有较为齐全的僚属班子 。 这些僚属有具体的职能分工 , 从其名称来看 , 其中的大多数部门是在原金朝六部的基础上裁减而成的 。 参照《金史·百官志》中所载的六部及其所辖诸司 , 可为元初中书省僚属部门与前朝六部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文章图片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文章图片
对比表1、表2可以看出 , 中统初年的中书省 , 实际上就是一个整合了前朝尚书省和六部的精简机构 。
古籍■陈佳臻:元朝统一前六部设置考
文章图片
由上可知 , 中统二年六月以前 , 中书省下已经有了处理原六部事务的职能部门 , 这些部门多承担了原六部中较为核心且必不可少的职能 , 故从设官分职的角度讲 , 此时元朝并不需要存在另外的六部体系 。 据《中堂事记》载 , 中统二年四月十一日 , 中书省臣“会九道宣抚定议官制” , 十三日“诸相入朝议定六部等事上闻 , 纶音抚慰 , 大允所奏” , 五月十九日又“入见 , 奏裁大拜及六部事” , 亦知此时六部尚未建立 , 中书省官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其具体建置 。
2.中统二年六月以后建立的左、右三部体系
到了中统二年六月二日 , 中书省官员终于“奏定左右三部尚书等官” , 并于六月四日正式任命左、右三部官员 , 此为元朝第一次建立的“六部体系” 。 在“祖述变通”思想的指导下 , 忽必烈并没有完全按照唐朝以来中原王朝的既有模式建立起六部 , 而是分别建立了由吏、户、礼部构成的左三部和由兵、刑、工部构成的右三部 。 《中书右三部郎中冯公神道碑》称 , 当时“尚书未分兵、刑、工三曹之事 , 丛阘繁会” , 尚属草创阶段 。 据《金史·百官志》载 , 金朝六部的“检法”部门也不是按六部划分的 , 而是分为左、右三部检法司 , “掌披详法状” , “检断各司取法文字” 。 换句话说 , 金朝的六部在处理政务时 , 会先从检法司查到相关政策法规 , 再结合具体事件作出处理 。 从某种角度看 , 左、右三部检法司才是实际政务处理的核心 。 元初左、右三部的建置 , 或是在参照金朝制度后进行了改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