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詹天佑的品德,看美国为我们培养了什么样人才!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 詹天佑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 。 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 , 常和邻里孩子一起 , 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 。 有时 , 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 , 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 , 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 1872年 , 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 。 考取后 , 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 , 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 从此 , 他辞别父母 , 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 , 来到美国就读 。 1878年 , 17岁的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 主修铁路工程 。 1881年 , 耶鲁大学毕业的詹天佑被征召回国工作 。 1888年 , 27岁的詹天佑进入天津铁路公司 , 开始其铁路工程师职业生涯 。 1905年 , 44岁的詹天佑被袁世凯起用 , 负责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 事前 , 英国勘测队完成了勘测 , 做出了工程预算为500万两白银 。 詹天佑受命之后 , 亲自去勘察了一圈 , 回来拉了一个新预算表:七百二十八万六千六百两 , 詹天佑表示这个预算绝不可能再少 , 也不会再后期增加预算 。 逼的袁世凯想了很多办法办法向老佛爷再要了二百多万两 。 而詹天佑建成后提交的决算 , 是多少呢?根据他亲自编写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 最终建设费用是六百九十三万五千零八十六两二钱零五厘六毫……居然比预算省了将近100万两 , 为啥能省这么多?因为这几个人为了抠钱 , 真的是殚精竭虑 。 举几个小例子 。 比如梁如浩在做规划时 , 把京张沿线的矿山 , 也归到铁路局范围内 , 矿山出产盈利也计入经费范围 。 再比如铁路修到鸡鸣驿 , 发现附近有个煤矿 。 詹天佑打了个报告给袁世凯 , 袁世凯立刻先把这个矿开了 , 开矿费用不算铁路经费里 , 但京张线火车用煤不用再从唐山运过来 。 詹天佑对自己也极苛刻 , 甚至把电报费用、办公费用和杂费都一减再减 , 减到什么程度呢?最后整个决算下来 , “杂支”部分只占整个支出的0.04%——要知道 , 在同时代其他工程里 , 杂支所占比例大概在5%-8%左右 , 因为这项支出太过零碎 , 难以统计与追踪 , 是贪墨最好的掩护 。 从詹天佑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到 , 他是一个正直、廉洁、敬业、忠于职守的人 , 在那个贪墨成风的年代 , 这种品质的人非常罕见 , 连袁世凯也多次赞叹此人奉行公义、异于常人 。 我们以前都看重詹天佑作为一个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 而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 这种精神品质比他的技术更为可贵!现代社会的经验告诉我们 , 培养出一千个优秀的工程师其实很容易 , 但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则非常难 , 其难度可能不亚于制造芯片 , 因为人的心灵比芯片更复杂 。 清末留美的学生并不太多 , 第一批为48人 , 他们回国后都成为了栋梁之才 , 而且性格品行都与詹天佑类似:老实本分、尽忠职守、热爱国家 , 没有叛逆和贪婪之心 , 可以说 , 美国人非常用心的帮大清培养了一批只想做事 , 不想升官发财的现代人 。 但这批人的数量太少 , 最终敌不过在日本留学的海量学生爱国青年 , 他们在日本学到了民族主义的热情和武士道的勇猛 , 最终以"驱逐鞑掳虏"的口号埋葬了清王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