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孟小书:运动和写作未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很期待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孟小书:运动和写作未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我很期待
「小说月报」孟小书:运动和写作未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很期待
本文插图

孟小书 , 女 , 1987年出生于北京 。 加拿大约克大学毕业 。 出版小说集《满月》 , 长篇小说《走钢丝的女孩》 。 获第六届西湖·中国文学新锐奖 。
「小说月报」孟小书:运动和写作未来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很期待
本文插图

在写这篇创作谈的时候 , 我特别激动 , 想着终于可以聊一下这项我热爱的 , 且备受“争议”的运动了 , 特别感谢《小说月报》 。
首先 , 我想普及一下钢管舞和钢管技巧的区别(虽然 , 这对一些有直男癌的人来说并无太大区别) 。 钢管舞是一种舞蹈 , 在整支舞蹈里面 , 有百分之八十的动作是在地面完成的 , 对四肢以及核心力量的要求远远小于钢管技巧 。 由于钢管舞对技术要求没那么大 , 大多数人只要豁得出去 , 抓着钢管随便扭动几下 , 就基本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场所的需求了 ,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 。 然而钢管技巧就不同了 , 它算是一种极限高空运动 。 在一支舞蹈(大约四分钟左右)里面 , 动作基本都是在高空完成 , 有点像是杂技表演 。 钢管技巧需要强大的四肢以及核心力量 , 很多动作甚至需要脚背、脖子、手肘的力量去支撑全身 , 所以练钢管技巧的姑娘们(也有小伙子)身上几乎都是伤和淤青 。 想要在钢管上飞旋一支四分钟的舞 , 每天坚持练两个小时 , 一年后也许能跳成 。
我是2014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 , 原因很简单 , 就是我喜欢刺激、好玩的运动 。 那会儿钢管教室在北京还没开始普及 , 仅在建外soho有一间 。 最开始看见朋友去学的时候 , 我也是目瞪口呆 , 说:“这玩意儿都合法化啦?”再之后 , 朋友就把我带过去玩了一次 , 于是瞬间就爱上了它 , 平均一个星期练三四次 , 每天都“鼻青脸肿”地回家 , 那时正处于夏天 , 别人见了我浑身的淤青 , 都以为是被家暴了 。 有时候 , 一个动作做不出来 , 会整晚失眠 。
钢管教室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 只要进了教室 , 所有人似乎都失去了自己原有行业的属性 。 只要换上背心短裤 , 大家瞬间都会充满无限的正能量 。 教室的会员也很少在意别人的身材 , 只关心这个动作是否可以做出来 。 无论身材好坏 , 一爬到钢管上面 , 做出漂亮的动作 , 就会迎来大家的赞叹和掌声 , 那一瞬间似乎浑身都在发光 。 正如小说里所写:秦梦在无人的地铁里 , 做了一个撑杆翻的时候 , 张明觉得她浑身都在发光 。 这感觉是一样的 。
但说到底 , 这项运动仍是小众的 , 不怎么被大众接受的 。 每每提到“钢管”二字 , 都会引来种种的质疑 , 都觉得是那种不务正业或是在特殊场所服务的人会去学(当然了 , 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我初到钢管教室的时候 , 知道有几个是银行白领、保险从业人员、有些还是国企做人力资源的姑娘 , 都觉得十分诧异 。 再后来 , 随着在教室的时间不断增加 , 发现越来越多的白领上班族被吸引过来 , 最神的一个姑娘的职业是在故宫里修文物 。 其实 , 也不难猜想她们为何会被吸引 , 无非是想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加点乐趣 , 也或许是想证明一下自己 , 找些自信心 。 也有那些来教室 , 摆摆造型 , 拍拍照片 , 发在朋友圈里的姑娘 , 但这样的基本来两三次就不会再来了 。
这篇小说是用三个小故事拼接的 。 衣食无忧的秦梦学钢管是想证明自己这辈子是否能干成一件事;弯腰驼背的史男通过练习钢管技巧 , 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另一种活法;网红少女张大丫通过练习钢管走向了世界舞台 。 三个故事都颇为正面、阳光 。 很久以来 , 我都想写一个让人感到温暖 , 积极的故事 , 但总也没找着路子 , 这种故事一写就容易鸡汤 , 或是虚情假意 。 虽然我也不知这篇写的是否成功 , 但总算是完成了一篇 。 运动总是能给人带来无限的能量 , 而这些能量又能给生活、工作和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 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运动的原因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