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


【「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在大多数人印象中 , 香囊大都是一只布制的锦袋 , 里头装着香料、香丸或是药材 , 系在腰间或佩在胸前 , 芬芳馥郁 , 或可吸汗驱虫 , 或用来提神 。 而在1970年 ,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一大批遗宝中 , 却有一只十分特殊的香囊——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

「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
本文插图

其实 , 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香囊 , 而是将其认作“熏球” 。 因为它与人们认知中的香囊截然不同 , 它是个银制的圆球 , 外层是镂空的葡萄花鸟纹 , 从正中水平线一分为二 , 一侧以活轴相连 , 另一侧以子母扣套合 , 由此处打开 , 下半球内设有一只小小的金盂 , 便用来放置燃烧的香丸 。 故而人们误以为这是熏香的器皿 , 古时多悬挂于犊车上或床帐间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便描绘了北宋汴梁贵族妇女乘坐犊车时“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 , 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 , 达到了“车驰过 , 香烟如云 , 数里不绝 , 尘土皆香”的效果 。

「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
本文插图

直至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中再次有了“熏球”的身影 , 据其物帐碑所记 , 这小小的镂空银制熏球其实正是“香囊” 。 同理 , 17年前何家村出土的那只“熏球”的真实身份 , 正式被专家学者们揭晓 , 并因其精致的葡萄花鸟镂空纹而得名 。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如今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 在2017年央视出品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也被作为一大馆藏珍宝为大众所熟知 。 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为精巧的香囊 , 它的直径不足五公分 , 仅有一个李子的大小 , 但外层的镂空雕花却十分精细 。 厚度不足两毫米的小金片 , 却捶揲出一整个自然婉转、栩栩如生的葡萄花鸟纹饰 , 且对称得体、疏密考究 , 彰显出唐代工匠鬼斧神工的精湛技艺 , 让人为之震撼的同时 , 对古人智慧的敬意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 香囊上的葡萄枝叶繁茂 , 硕果累累 , 又与花鸟相结合 , 寓意着富足、吉祥 , 而银制也透露出大唐盛世的富贵荣昌 。

「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
本文插图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其独一的“美貌” , 更在于其使用原理的奇绝 。 它能作为香囊贴身佩戴 , 内部的焚香不会因走路时的晃动而倾倒或熄灭 , 得益于其巧妙的平衡构造原理 , 与现代的陀螺仪是一个道理 。 它的下部球体内设有两层银质双轴同心圆机环 , 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 , 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 , 相互间用银质铆钉铆接 , 可以自由转动 , 而无论如何转动 , 里头的金盂总能因重力原因保持平衡 , 香料也就不会倾洒出来 。 据专家考究 , 这个技术原理是从西域传入大唐 , 这也显示出千年前的大唐昌盛富强 , 体现了其自信乐观、包容开放的时代思想 , 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也可谓是古丝路文明共荣的一个缩影 。

「文史」大唐香囊的背后,是谁的盛世,又是谁的悲哀?
本文插图

除此之外 , 这枚精美绝伦的银香囊背后 , 还牵出一段可悲可叹的凄美故事 。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 , 以一枚银香囊开始 , 也以这枚银香囊落幕 。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 赐她一枚银香囊 , 此后杨贵妃日日佩戴 , 肌肤生香 。 唐玄宗对杨贵妃极尽荣宠 , 自此沉溺美色歌舞 , 生生把开元盛世推向深渊 , 二人极尽欢愉的幸福生活也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举兵叛变后被扼杀殆尽 。 唐玄宗一行匆匆逃离长安 , 到了马嵬坡 , 士兵们见大势已去 , 发生哗变 , 逼迫唐玄宗赐死“罪魁祸首”杨贵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