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高校新冠研究登上科学杂志:各年龄易感性如何?停课效果如何?( 二 )
文章图片
武汉(A)和上海(D)的基线期接触矩阵(只适用于普通工作日) 。 该矩阵的每个单元格代表一个特定年龄组的个体与其他个体的接触的平均数量 , 按年龄组分层 。 颜色亮度表示接触的数量;武汉(B)和上海(E)的疫情暴发期间接触矩阵;武汉(C)和(F)基线期接触矩阵与疫情暴发期间接触矩阵的差异 。
【[复旦大学]中国高校新冠研究登上科学杂志:各年龄易感性如何?停课效果如何?】在分析基线期也就是疫情暴发之前的时候 , 武汉和上海呈现出的社会接触模式均表现为典型的年龄混合接触特征 。 相比之下 , 疫情暴发期间 , 实行严格的社会距离政策之后 , 上述特征大部分消失 , 基本只剩下家庭内部的接触 。 特别是 , 根据基线和暴发期矩阵的差异 , 可以看到学龄群体的接触完全消失了 。
研究认为 , 总的来说 , 疫情期间的接触主要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武汉94.1% , 上海78.5%) 。 这些发现也符合城市内流动数据的趋势 , 在1月初至2月初之间 , 上海城市流动性下降了86.9% , 武汉下降了74.5% 。 如此大的内部流动性下降和疫情期间大部分接触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结果是一致的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武汉和上海实施严格的社会距离措施时 , 并没有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接触 , 因为一些基本而重要的工作仍需继续 。
新冠易感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0-14岁个体感染风险最低
接下来 , 为了理解社会距离干预、人群接触模式的变化和疫情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 研究还需要考虑感染易感性的潜在年龄差异 。 研究团队指出 , 目前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 其中原因包括关于无症状病例年龄分布的信息很少 。
研究团队分析了湖南省疾控中心详细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COVID-19接触者追踪信息 。 总的来说 , 湖南所有报告的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都进行了14天医学观察 , 使用实时RT-PCR检测 , 检测呈阳性的人随后被确诊为SARS-CoV-2感染 。
研究团队进行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回归 , 以说明接触相同指标病例(如在家庭内部)的接触者的聚类和潜在相关结构 。 他们将接触者的年龄组和性别、接触类型、接触者是否曾到湖北/武汉旅行作为回归协变量 。
他们发现 , 对SARS-CoV-2感染的易感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0-14岁个体感染风险低于15-64岁个体[OR=0.34 (95%CI: 0.24-0.49)] 。 相比之下 ,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感染的风险高于15-64岁的成年人[OR=1.47 (95%CI: 1.12-1.92)] 。
研究团队援引了深圳疾控中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等团队今年3月发表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的另一项研究进一步强调 , 目前对于易感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 深圳疾控中心等团队当时的研究认为 , 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
疫情若不控制 , 一年后平均感染发病率为53%-92%
研究团队随后探讨他们的数据如何为COVID-19提供防控策略 。
他们指出 , 调节流行病动态的一个关键参数是基本传染数(R0) 。 所谓的R0 , 即指在没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 , 一个感染者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个体的平均数 。 这项研究评估了干预措施对R0的影响 , 并使用下一代矩阵的方法来量化R0的变化 。
此外 , 为了说明年龄混合接触模式对疫情动态的影响 , 他们开发了一个简单的SARS-CoV-2传播模型SIR 。 在模型中,人口分为三个流行病学类别:易感、感染和移除者(恢复或死去的人) 。 根据对感染的年龄特异性易感性的估计 , 易感个体在与感染个体接触后会被感染 , 接触发生的概率由每个年龄组的混合模式估计值决定 。 取连续两代病例的平均时间间隔为5.1天 。
推荐阅读
- |荷兰企业推出全新半导体技术,并承诺对华投资!中国光刻机获突破
- 中国企业家|李彦宏和王兴们,在这里拿到通往未来的船票
- 腾讯新闻深网|小米引入新高管,任命杨柘出任中国区CMO
- |官宣!杨柘出任小米集团中国区CMO 负责品牌建设等
- 人群中国科学家通过古人基因组数据探寻中国文明源流
- 中国电池网|互动交流│常铝股份:向国轩高科供应电池箔产品
- TechWeb.com.cn|官宣!前魅族CMO杨柘加入小米 担任副总裁、中国区CMO
- 金融墙|两首富为何都重回中国?一个在英国亏了千亿,一个在美国亏了百亿
- 杨柘|复仇者联盟集合!杨柘上任小米中国区CMO:君子如兰,爵士人生
- 华南科技第一线|京东618,大学生换5G新机如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