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今天,阿文就给大家讲一讲酒桌上的讲究!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一、倒酒:杯满为礼,不溢为敬
酒桌上,倒酒也自成一门学问。并非是酒满则添,再次给对方倒得满满的即可。而是最好走到他身边,注意力度,找好倾斜角度,缓缓倒下。如果观者有意思,或者以求在酒桌上增添点乐趣,还可以现场表演一个花式拉长酒线。最后将酒倒至酒杯的八九分满即可,俗话虽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给人倒酒应该倒满。但是俗话又说“杯满为礼,不溢为敬”,故此,为了避免将酒端起来时溢出,控制好倒酒量,使其保持酒杯的八九分满为佳。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二、座次讲究
酒桌上座次的讲究,总的来说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具体如下:若为圆桌,则以正对大门的为主宾,主宾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距离主宾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宾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方桌,假如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宾。如果不正对大门,则东面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宾身份、地位,亲疏分坐。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三、敬酒有讲究
酒桌上当别人向你敬酒时,一定要站起来,这样显示自己的礼貌,对对方的尊敬,另外假如是领导说,这时候你应该是敬领导,自己一定要喝尽。酒桌上大家你来我往的喝酒,别人敬你酒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回敬别人。干杯的时候,可以象征性的与对方碰下酒杯,不能用力过猛过猛,处于尊敬,自己的酒杯要较低与对方的酒杯。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总之,酒桌上的礼仪很多,而且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遵守酒桌上的规矩才会让我们在酒桌上不被厌恶。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以酒会友,相遇便是缘,遵从传统纯粮食大曲酿造酱香酒,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保持匠心,致敬每一位喜爱中国白酒的酒友。
■网友的回复
“酒桌文化”幕后的门道
现如今,不论朋友之间私人聚餐or公司企业间商务宴请,酒桌饭局少不得要上酒。有人说“无酒不成席”、有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更有人总结为“酒文化”。今儿,小编为您解解中国式酒桌文化幕后的门道。
酒桌上爱喝酒的喝、不爱喝的不喝;能喝的多喝,不能喝的少喝,本来这是个人自己的事。可咱中国人硬是发明了“劝酒”,爱喝的劝不爱喝的,能喝的劝不能喝的,于是酒桌文化应运而生。
中国式酒桌文化核心说白了就是一种最高行为测试(即以干酒来测试他人的性格、品质、诚意、社会地位等等,but凡是测试都有一个信度、效度问题,以干酒表现测出的结果无论从可信性、时效性都是存在硬伤的)。具体地说,分为三类表现形式,一是威权测试;二是“投名状”测试;三是表意测试。
一、威权型测试——中国式酒桌文化的精髓
先举《世说新语·汰侈》里一个故事:【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小编翻译】西晋时,石崇常在家中大宴宾客,安排美女为来宾斟酒,客人不一口干掉杯中酒,石崇就派人把倒酒的美女拉出去斩首。这架势,明摆着拿人命逼人一口干。丞相王导酒量很差,回回在石崇家都喝倒。大将军王敦却不以为然,我就是不喝。石崇有回连杀三名斟酒美女,王敦面不改色,照样吃菜,就是不喝酒。王导劝他把酒干了吧,王敦回答:“石崇杀他自己家侍女,干你我吊事!”
以上是典型的威权型测试,这也是中国式酒桌文化的精髓——站在石崇角度,逼迫别人干酒,完美实现自身威权;站在客人角度,迫于形势干酒,表示对威权顺从、服从。
Ps:王敦太牛逼。
一般来说,一个饭局,坐在酒桌上的人,身份地位会有差别。如果是求人办事,那么被求的人地位高;如果是公司聚餐,上司地位高;如果是企业之间商务宴请,甲方地位肯定比乙方高。。。。。。
但是有一个问题,身份地位差(威权与顺从)是隐形的,看不见、摸不着,饭局上亟需一种有形的手段让大家都看得见、听得到——这种手段首推干酒!
干酒能使地位高者的威权和地位低者的顺从具体化、形象化,使酒桌上每个人都看见、听到、感受到它的存在。地位高者需要不断地确认自己的威权,他要看到“顺从、服从”,比如:
1、“不干了这杯,你就是看不起我。”、“干了这杯,这个项目就给你。”这两句话尤其是第一句,酒桌上最常见,还有几个变种,如“你不喝就是不拿我当朋友!”、“你不喝是不是嫌我档次不够啊?”
2、威权者和你喝,他坐着动都不动;你和他喝,你得端着酒杯离开座位小跑着到上司身边。“小王啊,快打个的来敬老总啊!”
3、威权者和你喝,他抿一口;却要求你一口干掉。如:“小王啊,小伙子嘛,还不一口炸掉!”、“小王啊,你代表公司要表态啊,来口深一点的!”
说完这些话,威权者马上注意你的反应。如果你顺从地干掉杯中酒,威权者会实现目的,不再找你麻烦;如果你“不识抬举”就是不喝,威权者会很“扫兴”,并且在接下来的饭局上想尽办法来对付你,直到你当全桌人面干掉表示顺从。
【威权测试的背后】
1、 他不知道喝酒不好么?
他当然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但是除了喝酒,他无法找到另一种测试自身威权、测试对方顺从、服从的更有效途径。就好比,我们都诟病高考这不合理那不合理,但是依然拿不出替代高考的更好方法一样。
2、 别人抿一口,你干掉,是你傻么?
你当然不傻。但是必须以干酒表示顺从、服从,这是为了顺利拿下项目、求人尽心尽力办事、取得领导信任等等等……
3、 干了酒就真的顺从了?
显然不是,谁也不傻。若有一天,乙方变成了甲方、求人的变成被求的,那就有好戏看了……
二、干酒——酒桌饭局里的“敲门砖”、“投名状”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有饭局。有一种饭局目的是——打开新局面、融入新圈子、接纳新鲜人、结识新朋友。例如:1、公司新招聘了一位员工,部门主管会选一个日子组个饭局,请大家吃饭。席间,老杆子们会借助干酒来测试这位职场新鲜人。你想融入这个团队?来来来,先干为敬,毫不犹豫地端杯干酒,表示毫无保留地融入集体。潜台词就是——“你们看,小王这么干酒,就是把大家当成自己人啊!大家今后要多照顾小王咧。”2、一群朋友欢聚,有位带了一个陌生人来。这时候,干酒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位带人来的会先引荐,然后轮到这位陌生人以行动表明自己。您问什么行动?干酒啊!酒桌上,熟人间聊得欢乐,新加入的伙计最简单直接插进来的办法就是干酒。“酒品如人品,小王啊,我看你人不错,来来来,咱们炸掉!”小王一口喝干,全桌人欢笑叫好,把酒桌气氛推向高潮,新朋友成功融入集体。看出门道了么?干酒在这里就是“敲门砖”、“投名状”。一个外来人,想尽快在新公司、新环境、新领域、新圈子打开局面,最好的战场就是酒场!最好的武器就是干酒!Ps:那位问了?啥叫“投名状”啊?小编在《水浒传》里找到了权威答案。请往下看:【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以上引自《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三、干酒——酒桌饭局里的“表意”说了这么多,还能坚持看到这部分的朋友,小编为你们点赞。不会让您白看,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有点污。咱们东方人性格内敛、含蓄,有许多话不喜欢摆明了讲出来。这时候,干酒的作用又凸显出来鸟。酒在彼此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敬酒是邀约,干酒是承诺。例如:酒桌上,我们两家接着白天继续谈一个项目。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同时端酒杯起身敬酒。对方这时候就难办了,干了就表示同意,不干吧,面子上又不好看。老总:“刘总啊,你看我们家小王都站这么长时间了,你就表个态,干掉吧!好不好?”刘总:妈的,当老子傻啊,干酒无所谓,关键是你们提的那个我现在怎么能答应?“小王啊,这样子,你先坐,我看你刚刚和我们家老李炸的。来来来,先吃口菜再说。。。。。。。”So,酒桌上有些酒喝之前要搞清楚,否则就会出现以下情况:老总:“刘总啊,酒干掉了,咱们话可不能反悔啊,明天就把合同签了吧!”还有一种干酒表意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小编知道你们都在等这个,啊哈哈。我就摘一段给你们看看,古人们是怎么用酒来表达意思的。【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燥,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07页。)【这妇人也不看武松焦躁,便丢下火筯。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只剩下大半盏酒,看看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盃儿残酒。”】(《世界文库.金瓶梅词话(影印本)》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潘金莲嫌夫卖风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9月,第214页。)看出门道了么?啥?你看不懂文言白话?我倒了。。。。。。更多内容,可关注以下公众号。http://weixin.qq.com/r/jkPy6vHEdKwLrbWJ9xac (二维码自动识别)
■网友的回复
座位:一般北方酒席:正对门的为主位也就是主人,正对主人而坐的为主陪,主人右手边是主宾左手边是副宾……剩下的依次排下去
■网友的回复
酒是什么?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可乱性,佛家戒之。
知友说了很多的酒文化,特别是北方酒桌文化,什么主陪副陪。不多说了这个,百度也有一大堆。
说点没提到的北方酒文化话吧。
第一,吃鱼。鱼头向东,头三尾四背五肚六。在北方,特别山东。鱼上桌了,鱼头上桌子。然后鱼头需要向东摆盘。这个自己摆弄。这个时候,主家必须剪彩后客人才能吃,现在也流行贵宾剪彩。所谓剪彩,就是鱼肉的第一筷子,需要主家(现在流行贵宾)动筷子后客人随意。一般讲究,第一筷子剪彩的是吃鱼的脸,吃的鱼多黄河鲤鱼,脸肉最香嫩。还有讲究的是剪彩吃鱼背,大约是鱼头后,两指距离的鱼背肉,相比较刺不多,且留鱼脸给贵宾,而鱼眼是主陪夹走,然后大家可以随意吃。这个随意吃,也有讲究,就是头三尾四背五肚六。此有两种常见的含义,第一,一般是讲吃的顺序,因为鱼每个地方的味道不同,头三分香\u0026lt;尾巴四分想\u0026lt;背部五分香\u0026lt;肚子六分香,所以这个每个客人吃的部位是有考究的,能看出来此人的通透,会食着食局中相对符合自己地位的部分,不通情理眼皮不活泛的,乱食一通,如此这人,不会办事,不会敬酒,把握不住排场,一条鱼下来就否定了某些能力(虽然也是酒桌文化的糟粕,但有一定道理)。再次,头三尾四背五肚六,是喝酒的意思,现在不太常见了。以前喝酒行酒令玩到最后总有人喝多喝少,为了考验酒量,得在喝的一样多的情况下才方便考量酒量,为了避免不公平,就有人发明了这个习俗。总共喝四杯,一般一杯2两的白酒。第一杯,我们先吃鱼头,这一杯子2两的白酒,三口喝完(鲁西南这边,每口叫啸,喝完叫起。三口喝完,就是三啸起。)如此类推,鱼头吃完吃鱼尾巴,三口喝完。最后,一条鱼吃完,也就是肚子吃干净,第四杯了,六口喝完。
(今天喝多啦,以后继续更)
■网友的回复
【酒桌上有哪些讲究】 少说多喝,保证人人都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