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索拉里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讨的却是灵魂的归宿与生命的意义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索拉里斯》 , 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讨的却是灵魂的归宿与生命的意义
1966年 , 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第二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拍摄完成不久后 , 他便考虑改编波兰作家斯特尼斯劳·莱姆的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 , 然而 , 他没有想到的是 , 由于《卢布廖夫》被界定为“教条主义” , 塔可夫斯基此后所有的拍摄计划随之泡汤 。 而当五年之后 , 《卢布廖夫》获得解禁上映后 , 塔可夫斯基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将《索拉里斯》(又名《飞向太空》)的拍摄尽快付诸于行动 。
莱姆是一位天才型作家 , 他曾广受赞誉 , 甚至被公认为“如果科幻界作家要入选诺贝尔文学奖 , 第一位便应给莱姆” , 小说《索拉里斯》具有良好的哲学思辨基础 , 但受到长期思想压抑的塔科夫斯基绝不会循规蹈矩地改编 , 电影中所有的元素都是他对于整个世界的思考 , 《索拉里斯》也成为塔可夫斯基七部作品中唯一一部被冠以“科幻电影”的作品 。
本文插图
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早已经上映 , 其中围绕着冷战阴影的隐喻不言而喻 。 从艺术角度来说 , 塔可夫斯基并不想参与纷争 , 他更想表达对艺术的创新与人性的反思 , 在《雕刻时光》中他如此描述“艺术中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呼应了人类心灵的种种需求 , 而其功能则是在探索我们这一时代中最重要的问题” , 在当时 , 人性之恶和苦痛的折磨便是塔可夫斯基迫切想要表达的主题 。
不同于《2001太空漫游》对于人类存在与科技发展的反思 , 《索拉里斯》通过探索一个独立于地球之外的“索拉里斯星球” , 旨在揭露人性中日渐膨胀的欲望和不可遏制的嫉妒 , 从意义上来说 , 本片比《2001太空漫游》更具有深度 , 但鉴于塔可夫斯基从来特立独行的特点 , 他将自身的经历与苏联的整体环境都融入到了影片之中 , 从效果来看 , 《2001太空漫游》更加纯粹 , 而《索拉里斯》则通过种种隐喻在表达塔可夫斯基对自身遭遇的强烈不满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科幻电影中 , 《2001太空漫游》和《索拉里斯》都为两位大师导演登峰造极的作品 , 其对于人类起源、发展和经历的思考即使如今看来依然振聋发聩 。 今天 , 我想从本片对于人性的理解为切入点 , 从苦难的意义、人性的煎熬、生命的救赎和时间的珍贵四个维度来谈下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 , 这四个方面看似彼此独立 , 却又紧密相连 , 借此让观众更深入地体会到塔可夫斯基思想的变化根基 , 思考生命的意义 。
本文插图
01、对苦难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信仰的偏执相融合 , 探索人类灵魂的最终归宿
塔可夫斯基对于苦难有超越常人的理解 , 一方面来源于东正教的影响 , 在《圣经》中有记载“人生在世必遇患难 , 如同火星飞腾” , 由此可知 , 苦难的经历与生命的内涵紧密相连 。 另一方面在他从业之后 , 他的电影观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 《索拉里斯》的完成本身其实就是他在消解苦难的过程 。 无论他想拍摄历史题材影片还是现实题材影片 , 都可能因为立场的原因背负骂名 , 所幸将主题扩展到宏观的宇宙 , 借此抒发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 , 这其中便具有强烈的苦难意识 。
影片前二十多分钟以宇航员伯顿对索拉里斯星的调查经历展开 , 他在宇航站出现了严重的幻觉 , 遭到了上级委员会领导们的一致嘲笑 , 录制的视频资料一片空白 , 无法印证他对于虚幻形象的说词 , 由此揭开了克里斯?凯尔文前往索拉里斯星的目的:调查真相 。 但此处的过度效果有些牵强 , 伯顿梦想出的人物在现实中找到了原型 , 但与众人的理智相比 , 伯顿显然是疯癫的 , 信誓旦旦的描述与随后印证的情况都表明 , 一切都是真实的 , 这不禁让观众反思:真理到底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还是少数人手中?在浩瀚的宇宙 , 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真的不会发生偏差吗?
推荐阅读
- 续航|科幻风格的房车,火箭造型回头率太高了
- 标致|标致霍格四驱越野车,酷似科幻电影中的月球车
- 科幻舆科技|日常按摩这些部位,养生更养身
- 不存在日报|王克《天人五衰》(九)| 长篇科幻连载
- 现代|现代与科幻的结合,宾利Centanne渲染图曝光
- 莉亚|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到了外星也一样 | 科幻小说
- 当贝影视《极度深寒》:这部20年前的科幻惊悚,尺度丝毫不输现在…
- 环球网英国旅友探秘冰岛神奇冰洞穴 晶莹剔透恍如科幻世界
- 不存在日报你以为是上帝在你脑海中说话?(下) | 科幻小说
-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埃莱娜·波尼亚托夫斯卡88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