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

1967年6月17日 , 随着罗布泊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 , 向世界宣示东方大国真正掌握了氢弹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 然而 , 毛主席等领导人十分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氢弹拥有实战能力 。 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氢弹的实战化 , 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飞机作为运载平台 。 因此 , 在首枚氢弹爆炸后 , 一支精干的队伍迅速组织起来 , 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对这一工程 。
『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
文章图片

【『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在这支队伍中 , 以空军某师师长宋占元为现场总指挥 , 参谋长梁璞直接指挥甩投过程的各个环节 , 团长杨国祥担任首席试飞员 , 大队长朱玉作后备飞行员 。 除此之外 , 周总理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亚、陈能宽副院长、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焕民等人 , 都密切关注这一行动 , 随时进行指导和支援 。
作为氢弹甩投平台 , 我军选择了可靠性好 , 突防能力强的强-5型攻击机作为合适的运载机 。 1969年11月9日 , 南昌飞机厂研制的强-5甲型攻击机制造成功 , 编号11246 。 与强-5相比 , 设计人员取消了原有弹仓 , 转而在机腹设计了凹槽用于容纳氢弹 , 同时加装了甩投装置以及配套的瞄准装置、核辐射检测装置以及为了保护飞行员眼睛的座舱遮光帘等 。 而用于试验的小型氢弹由核工九院研制 , 代号“狂飙一号” 。
『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
文章图片

我国研制的小型化、实战化试验氢弹——狂飙一号
1971年12月30日 , 北京下令试验开始 , 氢弹预计将于13时30分准时爆炸 。 命令下达后 , 宋占元等现场人员迅速各就各位 , 周总理也进入位于北京的指挥部坐镇 。 “2178任务”正式开始 。
12时20分 , 机场塔台升起2颗绿色信号弹 , 这意味着宋占元师长发出了命令 , 座舱中的杨国祥启动飞机 , 向着千里之外的罗布泊试验场飞去 。 经过25分钟的飞行 , 杨国祥即将到达预定的靶场中心 。 他的操作就像教科书一样 , 以仰角45°向上飞的同时 , 按下电钮 , 接下来就等一朵漂亮的蘑菇云炸开在试验场上即可 。 然而——最意想不到的意外却发生了:氢弹并没有顺利脱出!更让人揪心的是 , 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 , 特别加装的二次、三次应急投掷装置 , 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对杨国祥而言 ,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
『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
文章图片

皮实耐用、突防能力强的强-5攻击机是我国当时最适合的氢弹投掷平台
此时 , 摆在杨国祥面前的有三个选择 。 第一是跳伞 , 但是飞机与氢弹将会继续飞行 , 甚至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 我国的氢弹实战化进程必然因此停滞数年;第二是牺牲自己 , 驾机坠毁于沙漠 , 以免带来二次损害 , 然而这样做同样会使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毁于一旦;第三 , 是尝试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驾机飞回基地 , 携带一枚氢弹迫降!
为了国家的核事业 , 杨国祥毅然决定:带氢弹迫降!宋占元师长接到飞行员的这一请示 , 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周总理 , 周总理选择相信我们自己的飞行员:同意!
他下令机场除指挥人员外 , 其余人进入地下掩体 , 师长宋占元坐镇塔台直接指挥杨国祥迫降 。 身经百战的杨国祥 , 准确执行了每一个降落步骤 , 随着一阵漫长的等待 , 飞机稳稳地停在了地面上 , 氢弹安然无恙 , 这一前无古人的飞行记录 , 由人民空军独享!
『氢弹』新中国首次甩投氢弹,出了意外:氢弹未出舱!飞行员三种选择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