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

#大别山#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
文章图片
新华社合肥4月29日电题: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先发杨玉华姜刚陈诺
巍巍大别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映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历史雄姿,如今又见证了一场老区人民波澜壮阔的“反贫困”决胜之战!
4月29日,安徽省宣布,革命老区金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个著名的“将军县”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
金寨的反贫困之战,曾让无数人牵肠挂肚:这里是华东地区最闭塞的山区之一,又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为一体,是安徽省最典型的一块“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但毫不气馁的老区人民,在国家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指引下,向着贫困堡垒发起冲锋,交出了一份“绿色反贫困”的出色答卷 。
#大别山#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
文章图片
这是3月19日拍摄的金寨县大湾村 。新华社发(周牧摄)红土地上脱贫之战拼搏出又一个“10万+”
换上一身黑色盘扣的中式褂衫,年已古稀的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像上班族一样准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的新头衔是炒茶师,在村里的茶厂,负责指导络绎不绝的来村游客采摘和炒制茶叶 。
他曾因丧子和老伴重病成了贫困户,靠着村里的产业帮扶和公益性岗位收入,2017年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帽 。在他二层小楼的新居里,张贴着一张放大的脱贫证;不远处,他曾居住的土屋已成大湾村的旅游“打卡点” 。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区之一 。
三个“10万+”见证了金寨反贫困之路的深沉身影 。
第一个“10万+”里,凝聚着革命的热血 。“最后一把米、拿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 。革命年代,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人参军参战,是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如今满山的红杜鹃下深埋着烈士的遗骨 。
【#大别山#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第二个“10万+”里,凝聚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牺牲 。20世纪50年代,为根治淮河水患,金寨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10万亩农田被永久淹没,10多万人搬离的繁华乡镇也埋身水下 。
在做出两个“10万+”的伟大奉献后,金寨县的状况一度让人沉重 。1978年,金寨县贫困人口54万,占总人口的99%,几乎人人贫、户户穷 。直到2011年,金寨仍被确定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贫困人口超过13万,210个山区村中贫困村就有71个 。
转机,来自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精准扶贫指引下,一场山乡巨变的画卷徐徐铺陈!
曾经闭塞的山区如今山门大开 。金寨先后投资36亿元修建了贯穿全县的旅游快速通道和通达镇村的公路,畅通了山乡血脉 。高铁也呼啸而来 。去年金寨旅游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是本地人口的十多倍 。
当年长满荒草杂树的大山如今山野流翠 。全县累计建成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超过100万亩,一垄垄茶园绿野生金,一片片药材成增收宝库,2万多贫困户借此年增收2000元以上 。
深居高寒山区的农民搬迁山下,发展起“山口经济” 。挂上农家乐的招牌、接上互联网卖起山货,“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网上卖货”成了许多贫困户的致富经 。
在金寨人民即将跨出贫困门槛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因疫返贫”的风险 。县长汪冬带头走进直播间,当地挖掘200多位本土“网红”一起帮贫困户带货;12个扶贫工厂全部开起来,岗位送到贫困户家;拉网线、送手机,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因学掉队……
历经拼搏,金寨创造了又一个“10万+”:从2014年到2019年,全县累计脱贫38428户128096人,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2.1%降至0.31% 。4月29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金寨正式甩掉“穷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