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苏醒时刻
作者:时代财经特约采访人员徐曼曼、刘炜祺
文章图片
本文图片均为滴滴出行提供
在北方各地迎来大幅升温之际 , 外出探亲人数、旅游客流量也逐步回升 。 冰冻许久的出行市场 , 终于赶在入夏之前 , 迎来了回暖的信号 。
根据武汉交通运输局公告 , 4月30日 , 武汉网约车正式恢复运营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多家网约车平台也纷纷于当日重启在武汉市内的服务 , 包括滴滴、曹操出行等 。
“我们将为武汉滴滴司机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战疫情 , 渡难关”专属补贴 , 包括高峰接单补贴、累积接单补贴等多种灵活补贴措施 , 帮助司机师傅恢复收入 , 降低运营成本 。 ”滴滴方面透露 。
当一辆辆网约车开始穿梭在城市的毛细路网 , “九州通衢”也逐步开始恢复元气 。
“虽然相比疫情之前还差得很远 , 但行业在渐渐回暖 。 ”一名网约车司机对采访人员表示 。
4月28日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3月 , 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 , 占网民整体的40.1%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部分城市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 。 在疫区城市 , 公共交通工具停运 , 多家网约车平台组织司机为医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务保障提供运力支持 。
“中长期来看 , 网约车用户规模将会恢复性增长 。 ”上述报告进一步判断 。
现金流承压
随着国内疫情的明显好转 , 餐饮、文旅、交通等行业都迎来了复苏的转折点 。 网约车的故事 , 却和以往有了不一样的开端:头部企业快速响应 , 一些小型网约车平台却已经无法“上岸” 。
根据采访人员调查 , 在各地网约车恢复运营之前 , 一些中小平台已经在做着最坏的打算 。
“目前资金短缺 , 我已经以二手车形式出售了一部分车辆 , 用以资金回流 。 ”4月26日 , 湖南某网约车科技公司老板孙晨(化名)表示 , 为了自救 , 每辆车损失1万元也要卖 。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 , 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按下暂停键”后 , 就要面临生死存亡 。
司机端收入锐减是最明显的表征 。 “现在能把租金给挣出来 , 保障基本生活就不错了 , 别想挣钱了 。 ”4月23日 , 网约车司机王涛(化名)表示 , 现在订单量太少 , 每天平均也就三四百 。 “赶上哪天运气不好 , 跑十几个小时也有可能只赚几十块钱 。 ”
司机挣不到钱 , 无法按时交租 , 环环相扣 , 利益链条下的不少网约车平台也陷入资金困境 。
“如今 , 很多司机存在逾期或者拖欠租金 , 停工的公司又没有订单收入来源 , 就导致公司部分借款无法按时还款 , 会影响公司的征信和后续的贷款 , 进而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等 。 ”重庆某网约车公司负责人单鹏(化名)称 。
这些贷款、保费等资金压力 , 大平台有资金储备尚能应付 , 对于中小平台来说 , 或许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文章图片
展开自救
不能干等 。
事实上 , 一场多维度的自救行动就在中小企业中火速展开 。 其中 , 如何保证资金的流动性是当务之急 。
单鹏(化名)便是其中一员 。 他对采访人员透露称 , 虽然公司目前现金流并未完全恢复正常 , 但压力相对小一点 。 “在滴滴还有有关部门的多方沟通下 , 我们的贷款渠道给我们延期了一个月 , 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 。 ”
为了留住司机 , 平台方普遍的做法是为他们减免租金 , 一个月至一个半月不等 。 以单鹏为例 , 一台车一个月租金为3500元 , 单鹏公司旗下有1000台车 , 预计损失在几十万 。 另一家湖南光彩神州网约车公司 , 在贵州、湖南、江西一共投放6万多台车 ,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 , 整个疫情期间损失千万 。
不过 , 租车公司对司机的让利 , 保护了司机的利益 , 也令整个出行生态在疫情巨大冲击下得以维系 。 疫情期间 , 滴滴倡议下 , 平台合作租车公司已累计为全国近30万名租车司机提供近10亿元的租金延免等各类帮扶 。
对于中小平台而言 , 自救之路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减免租金需要公司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 , 不然 , 将会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 。
不如单鹏般幸运 , 位于张家口的一家网约车平台老板对采访人员表示 , 其公司仍是停运状态 , 目前已经损失几十万 , 何时复工仍未决定 。
疫情“黑天鹅”也让不少参与者对风险有了更多敬畏 。 4月24日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这次疫情会给网约车行业带来一个理性收缩 , 会打消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个一本万利的行业或者风险很小的想法 , 市场会趋于理性 。 ”
位于安徽的一家名叫客途网约车有限公司就面临着艰难抉择 。 据该公司老板李飞(化名)透露 , 在疫情之前 , 因为相关的资质证明迟迟没有办理下来 , 公司一直没能开展运营 。 如今 ,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开始重新考虑 , 未来是否还要继续从事这个行业 。
疫情前 , 在李飞眼里网约车行业是座金矿 , 能赚钱 。 现如今他内心打起了算盘 , 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 。
马太效应凸显
从2010年至今 , 网约车市场在中国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 。 早期的网约车市场曾是“诸侯混战”的局面 。 随着滴滴合并优步后 , 市场格局一度趋向稳定 , 滴滴一度占据着市场的九成份额 。
不过 , 由于近两年来平台聚合模式的出现 , 网约车市场起了新的变化 。 一些中小平台靠着聚合平台上流量的加持 , 多了一些在市场上生存的可能性 。 然而 , 这场疫情就像一颗试金石:前期盲目扩张 , 资金储备不足 , 运营模式不成熟的劣势 , 在这次疫情中被进一步放大 , 致使不少网约车平台走向倒闭 。
大浪淘沙之后 , 强者恒强的规律依然应验 。
“滴滴作为头部平台 , 无论是平台实力还是技术手段 , 包括融资方面都更加有余地 。 ”崔东树称 。
“滴滴经历了很多轮的挣扎和冲击 , 对它来说 , 这次的疫情相对来讲更驾轻就熟一些 , 反而影响较小 。 ”4月26日 ,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分析认为 。
滴滴是一家“打过仗”的公司 。 在外界看来 , 身处高度竞争的行业中 , 滴滴从来都是一家不惧“战争”的公司 。 《中国企业家》曾报道称 , 滴滴会议室 , 大大小小不下二十个 。 虽然装修风格都很一致 , 但是名字毫无章法:西客站、C980、七天七夜、狼图腾 。 每一个会议室名字的背后 , 都是滴滴曾经经历的腥风血雨 。
“战争”结束后 , 滴滴获得融资首先做的不是继续扩张 , 而是提升技术优化和运营效率 。
也正是在技术和资金的加持下 , 当其他平台想着如何“节源”活下去的时候 , 滴滴为了保证运力 , 一而再再而三的“阔绰出手” 。 为了支持志愿者持续运营 , 滴滴还设立了2亿元专项资金 , 用于车队司机津贴 , 采购防疫物资等;投入1亿专项资金 , 为全国网约车安装防护膜 。
滴滴在“防疫”期间的“黑科技”能力也得到多方认可 。
AI技术的发展 , 给网约车在疫情后的重新登场注入了新的场景 。 例如 , 口罩佩戴识别技术就是由滴滴AI团队基于DFS人脸检测算法 , 结合积累的人脸属性识别算法研发而成 。
目前 , 该技术已在滴滴平台广泛应用 , 滴滴还基于该AI技术在出车前及行程中自动分析网约车司机是否佩戴口罩以及佩戴是否规范 , 以进一步督促司机做好个人防护 。 对于未正确佩戴口罩以及不戴口罩的司机 , 平台将会进行教育、警告甚至暂停服务 。
截至2月25日上午 , 滴滴平台出车前的“智能防疫出车质检系统”已累计在126个城市上线 。
任万付认为 , 对于一些新进入的企业来讲 , 比如美团打车 , 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一点 。 因为它进入这个行业时间较晚 , 后进入可能看准的是机会 , 是依靠资本进入的 , 如今突发疫情 , 可能会对整个运营或者很多方面产生一些影响 。
文章图片
大平台的应变能力
复工复产是每个行业迎接“小阳春”的第一步 , 但走好这一步并不容易 。
在行业恢复初期 , 客流量一时之间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 平台在这期间将如何再次应对?
头部公司给出的一致对策是“跨界”发展 。 此前 , 共享员工、朋友圈带货已经成为疫情下企业的紧急互助 。 滴滴也不例外 。
【网约车的苏醒时刻】受疫情影响 , 全国各地的餐饮娱乐行业遭到打击 , 代驾司机的收入也随之受到波及 。 为解决疫情期间代驾司机订单偏少的现状 , 提升他们的收入 , 滴滴在短时间内迅速上线代买和闪送的服务 。
据滴滴方面介绍 , 不少滴滴员工在居家隔离期间 , 完成了这项业务的上线 , 开展跑腿业务是特殊时期的一种灵活变通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决策路径短、业务落地快是滴滴相较于传统企业最为明显的优势 。 而这也凸显出大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 。
任万付认为 ,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快速的集中优势火力 , 然后调集储备的资金 , 在最短的时间内去主攻一个点 , 然后快速扩张和占有市场 。 ”
“如果新的业务不行就裁撤 , 转去做其他业务 。 ”在任万付看来 , 滴滴作为C2C平台 , 它的试错成本要比B2C等平台低 , “它新业务探索成本可能就是部门管理和开发成本 。 ”
在行业暂停的这段时间 , 对于过去高速发展的滴滴而言 , 是一个较好的整合和思考如何蓄力的机会 。
“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叫产品的细节把握 , 任何产品或商业模式都需要细细打磨 , 这段时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缓冲机会 。 ”任万付称 。
未来寻路
尽管遭受到了疫情冲击 , 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万亿级的出行市场对外释放的诱惑力 , 尤其是不能否认共享经济新业态在出行领域、特别是网约车领域的重要性 。
3月4日 ,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 报告认为 , 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将因疫情影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 预计在8-10%之间;2021年和2022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 , 预计未来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在10%-15%的区间 。
报告进一步认为 ,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 行业洗牌和格局调整的步伐也将加速 。 降本增效和开源节流将成为2020年平台企业经营策略的首要选择;能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价值将成为企业能否赢得竞争的关键 。
在此基础上 , 今年 , 滴滴制定了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 , 即“0188”: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 , 没有安全一切归0;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
据滴滴CEO程维介绍 , 一是持续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 , 四轮(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两轮(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将服务更多用户 。 二是小桔车服、自动驾驶、金融、智慧交通等业务持续发力 , 同时探索新赛道 。
对于滴滴来说 , 它早已不单单提供网约车服务 , 而是正在转型成为一个出行市场的“大平台” , 多赛道并行的发展方向 , 将为出行市场带来新的想象力 。
在“五一”小长假到来前 , 人们的出行需求 , 正随着一道道“解封令”的出现而被激发出来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多地政府向市民密集发行消费券 , 并纳入交通出行 。 在河北、天津、成都、厦门、长春、重庆、南京、青岛等地 , 滴滴和当地联合派发的出行礼包首期总额超过1亿元 , 其中仅广州市派发规模就达2500万元 , 以拉动消费 , 帮助经济社会复苏 。
据知情人士透露 , 滴滴平台上网约车订单在3月初较2月平均水平大幅攀升一倍多 , 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 3月 , 网约车完单量在两周里提升了超过50% 。 预计4月末的完单量将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
疫情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蝴蝶效应 , 这种效应一方面无疑为出行市场 , 特别是网约车行业增添新的变量 , 但另一方面 , 也在考验各方的真正实力 。
“通过疫情确实能够考验出各家的综合实力 , 比如资金的储备 , 管理运营的模式 , 也就是所谓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熟 。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 , 未来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 , 谁做的更好谁就会更具有竞争力 。
推荐阅读
- 通达信精选指标:价位时空主图,画线战法是技术派的核心内功
- 疫情冲击经济,第一个“破产”的国家出现!今年5次调查自华产品
- 美国用“核试验”来恫吓中国“核裁军”,那是赤裸裸的核讹诈
- 寂然单排134连胜,队友却全程挂机,赛后寂然发现挂机队友的一个秘密
- RNG新上单暴露了?绿毛小明聊天记录曝光:记得照顾好我们的兄弟
- 下周开始,缘分跟桃花邂逅相遇,迎来幸福爱情的四生肖,恭喜脱单
- 情商高、会说话,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星座,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 笑起来超迷人,却不喜欢笑的星座,摩羯上榜
- 十二星座里,翻脸比翻书快,特别爱作的4个星座
- 天海解散后欠薪袭来 流氓协议要把忠心的球员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