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孔子教臣民守规矩,老子教君主别胡来,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二 )


“道是天地万物之母” 。道是老子哲学的全部思想基础 , 是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体系 , 是天地万物之本源 , 社会人伦之法则 , 天下万教之宗元 , 与孔子“宪章文武”之“道”不同 , 孔子的“道”以“礼制”为核心 , 是针对人伦关系而精心“设计”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准绳 。而老子的道是相对于天地人神的独立存在 , 上帝、君主、臣民 , 以及山川草木一样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在道面前 , 没有高低贵贱 。
君主:孔子教臣民守规矩,老子教君主别胡来,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子是中国思想家里“仰望星空”的第一人 , 也是唯一的一位位哲人 , 他跳出人类社会 , 把探寻世界本原的视角从芸芸众生 , 伸展到浩瀚的宇宙空间 , 创立了囊括自然、人文、万物生灭变化等的“道论” , 否定了上帝神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 自然就否定了作为“天之子”的地位和“君权神授”思想 , 这是老子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彻底颠覆 , 是中华民族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一次重大飞跃 , 在世界哲学史上影响深远 。
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 。在茫茫宇宙之中 , 万物蓬勃生发 , 其中有“四大”:“道大 , 天大 , 地大 , 人亦大”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 , 得以并称为“四大” , 但这四大不是并列关系 , 而是从属关系: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大地 , 大地要效法天 , 天要效法道 , 道因为是独立的 , 它只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 。
君主:孔子教臣民守规矩,老子教君主别胡来,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道”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说“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它“寂兮廖兮” , “恍兮惚兮” , “视之不见 , 听之不闻 , 搏之不得” , 不能用语言文字描述 , 没法定名 。因为一旦描述 , 一旦定名 , 就把它局限在一定的概念里 , 失去其无限可能性 。比如 , 道生万物 , 天是道 , 地是道 , 山水花鸟都是道 , 它们的样貌、性状、色彩、寿命等各不相同 , 如何给他一个确切的名称 , 如何描出来?
道的特性是:虚无、柔弱、无为、不争、谦退 。尽管它无形无状 , 无物之象 , 但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 它遍布于宇宙虚空之中 , 天地万物都是它所生发 , 人们可以通过天地万物的生发变化 , 来认知它、把握它、遵循它 。因为它派生万物并内化于万物之中 , 知道了万物的特性和运行变化规律 , 也就明白了道的基本特性和运行规律 , 它的特性和运行规律正是天地万物得以遵循的来源 。所以“孔德之容 , 惟道是从” ,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人当然不能例外 。
君主:孔子教臣民守规矩,老子教君主别胡来,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子通过万物的生发过程和运行状态 , 发现了“道”的基本特性是“虚无”的 , 因为它的存在看不见;它是“无为”的 , 因为它从不强作妄为 , 一切顺任自然;它是“不争”的 , 因为它从不因自己的贪欲而侵占万物;它是“谦退”的 , 因为它含藏内敛 , 不显露锋芒;它是“柔弱”的 , 因为它从不恃强凌弱、强悍暴戾 , 等等 。
这里有几个哲学概念最易混淆 , 引起误读 。虚无指的是道的存在状态 , 而非真的空虚没有 , 它是从人的视角而言 , 道体好比一种精神 , 一种风尚 , 看不见摸不着 , 但却是实存的;柔弱并非懦弱 , 而是滴水穿石般的韧性和持续性;无为 , 不是什么也不做 , 什么也不做就不会道生万物 , 而是指顺任自然 , 不强作、不妄为、不折腾 , 指的是没有人为因素;谦退不争是“为而不争” , “功成而不居” , 不与万物争利夺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