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孔子教臣民守规矩,老子教君主别胡来,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北京联盟_原题是:孔子教臣民守规矩 , 老子教君主别胡来 , 其实都是同一个字上做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处士横议 , 其争论的焦点就在一个“道”字上 , “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 没有是非之别 , 只是主干与末梢之别 。
孔子为什么教臣民守规矩 , 守什么规矩
春秋时期周礼崩塌 , 礼崩乐坏 。春秋战国时期 , 周王室名存实亡 , 诸侯国各自为政 , 周礼崩塌:弑君杀父者有之 , 篡位夺权者有之 , 僭越乱礼者亦有之 , 他生活的时代 , 被他称为“礼坏乐崩”的最坏时代 , 孔子一生骂人最狠的一句话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 骂的就是鲁国权臣季孙氏伤道害礼的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季孙氏是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 是鲁国的卿大夫 , 按照周礼规定 , 他的爵位级别只能享用“四佾”(yi)即32人的舞乐队伍 , 而他却越过鲁国国侯 , 直接享用周天子才可以享用的“八佾”64人的舞乐队伍 。在以“克己复礼”为终生信仰的孔子看来 , 周礼是天下最高的礼法 , 乱用礼乐 , 是最无道无良无底线的僭越 , 是“孰不可忍”的“违宪”行为 。
文武之道即是天之道 。但是孔子坚信:“文武之道 , 未坠于地 , 在人” , 他认为文王、武王、周公制定的礼法 , 是天道的体现 , 天道永恒 , 因此它不会沦落到地下 , 它依然在人的道德良知里 , 只要有人振臂 , 一定会有复兴的那一天!所以 , 不管是在鲁国为官的短暂岁月里 , 还是在西游应聘的漫漫征途上 , 抑或在万般无奈之下开办天下第一所私立大学的过程中 , 孔子始终以历久弥坚之志向 , 百折不挠之勇毅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果决 , 向着恢复周礼 , 弘扬“文武之道”的目标艰难跋涉 , 他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文武之道”光复的那一天 , 因此感慨道:“朝闻道 , 夕死可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孔子看来 , 天下大乱的根源就在于周礼崩塌 , 规矩破坏 。因此 , 恢复周礼 , 宪章文武是理顺社会秩序 , 实现天下大治的唯一出路 。奉行周礼 , 克己复礼就是他最高的政治追求 , 周礼是天下最大的规矩 。
克己复礼 , 任重道远 。孔子自知“弘道”之艰难 , 故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弟子们也在老师身上看到了光复周礼的希望之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道”字在《论语》出现了100多次 , 足见光复“文武之道”的重要性 。由于太重要 , 重要到高于生命 , 所以有时候 , 孔子把自己融入“道”中 , 也以“道”自称 , 比如”吾道非邪 , 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 , 故天下莫能容 。不容然后见君子” 。可见 , 孔子之道即君子之道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孔子确实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两种概念 。宗法制度下的君子原意是指“君主嫡生之子” , 而小人是指小宗即庶生之子 , 后来被孔子反复比喻 , 不仅有了等级概念 , 更成为区分道德品质高下的代名词 , 被称为“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 。修君子之道的 , 光明磊落 , 德泽天下 , 可以南面称王或辅佐君王;修小人之道的 , 只能小打小闹 , 修得一些生存之术 , 而永远不会懂得治世之道 。这就是孔子之“道”:克己复礼 。
老子的“道”超越天地和上帝 , 是万物之母和一切生灭变化之源
推荐阅读
- 孔夫子|蒋谈廿四史(19):“孔子智库”为中国春秋社会做贡献
- 孔子|南怀瑾先生:推荐两句话,可作座右铭
- 有故事的汤碗|《我的前半生》最强第三者凌玲,为什么能收服公婆和保姆,还能让子君主动向她学习?
- 孔子|98岁赌王何鸿燊病逝,他生前曾给这座华南地区最大孔庙,捐过一座塔
- 【郑突】春秋时期最残酷狡诈的君主是谁
- 【韩非子】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 君主@原创 商鞅变法其实不是只对君主有好处,而是加强了君主的控制力
- ##一直与孔子“文圣”齐名的“武圣”并非关羽,而是另有其人
- 『孔子』云南凤庆文庙
- 小孩@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答后,孔子拜小孩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