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邑剪纸

“啊呜啊呜擦拉拉 , 说下媳妇没尾巴 , 尾巴遗到他喂家(外婆家) , 他舅拾了不给他……”;“太阳出来下雨哩 , 老鼠在屋里嫁女哩” 。 这是两首关于老鼠嫁女的朝邑童谣 。朝邑 , 一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一个兼备了北地的豪迈与南方水乡婉约的神奇土地 , 朝邑地处黄河 , 渭河 , 洛河的交汇处 , 土地肥沃 , 水资源丰富 , 境内湿地遍布 , 曾经漕运发达 , 陆路为秦东北驰道 , 汉唐驿道 , 周原古道 , 近代官马道 , 黄龙通西岳庙的古驿道等古道的必经之地 。 这里道德刚健 , 民风淳朴 , 文化沉淀深厚 , 物宝天华 , 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 黄河东去 , 渭水奔流 , 平原广阔富饶 , 地处蒲津渡和大庆关要塞 , 于是 , 形成了朝邑人性格中的豪迈与刚强 , 诗书礼义 , 琴棋书画 , 依水而居 , 又为朝邑文化中融入了细腻的元素 。 细腻莫过碗碗腔 , 朝邑碗碗腔为优秀的地方戏曲之一 , 朝邑剪纸为细腻的妇女表达生活的方式 , 其端正蕴秀丽 , 刚健含婀娜 。 用碗碗腔唱戏 , 以灯影为表演的同朝皮影戏是朝邑文化和朝邑方言的活化石 。朝邑地势平坦 , 冬春季节多大风 。 当地人为防止大风吹破窗糊纸 , 常常使用一种由许多小正方格组成的窗棂 , 这种方格一般每格边长超不过20厘米 , 朝邑巧妇常把戏曲窗花贴在窗纸上 , 称为窗花 。朝邑剪纸中的婚庆剪纸很有特点 。 朝邑青年男女订婚时 , 婆家要给聘礼的棉花包袱 , 布上都要贴喜花 , 以莲和石榴组成 。 结婚时新房要裱糊一新 , 顶棚中间贴上《鸟戏牡丹》或莲的大团花 , 四角饰以蝴蝶取蝶恋花之意 。 结婚时新糊的窗上要贴《抓鬓娃娃》、或壶、盒 , 或如石榴等多子的瓜果 , 寓意夫妻和好百年多子多福 。 婚礼中婆家给娘家送的酒礼壶上要贴酒花 , 多为红喜字 , 莲花、牡丹等 。 新娘子脚上穿着绣满花蔓红色的上轿鞋 。朝邑剪纸中的民俗剪纸更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 。 在老朝邑 , 清明节祭扫归来 , 大门要贴上剪纸《福门》 , 两扇门可以开闭 , 大门中间还贴金银锞 , 寓意为香烟有续 , 祈望金银盈屋 。 有的《福门》剪得很富丽 , 分为两层 , 屋檐桃角有春燕 , 两边还有旗杆 , 门的两边有犬守卫 。 还有一剪纸颠倒和尚 , 每逢霖雨连绵时庄稼人为房屋、牲口的安全 , 禾苗的生长 , 谷物的晾晒犯难 , 为祈求上苍保佑 , 农妇把剪好的和尚娃倒贴在门背后 , 或门槛上 , 期望雨过天晴 。朝邑剪纸中节庆剪纸 , 被当地人称为窗花 。 过年时候 , 家家都要糊新窗 , 在窗上贴上祝福吉祥、平安、和顺、丰收寓意的窗花 。 这些窗花 , 图案多为石榴、螃蟹、鱼、猫、兔 , 鹌鹑吃谷、喜鹊、麻雀 , 公鸡 , 狮、麒麟、鹿、虎 , 瓜、葡萄、石榴、佛手、柿、白菜、李子、菊、梅、莲等图案 。人物窗花以戏剧人物为主 。 有民间故事的《刘海戏金蟾》;有杂技类的马上功夫;有十二生肖娃娃;有弘扬孝道的《存孝打虎救父》、《郭巨埋儿得金养亲》、《孟宗哭竹生笋孝亲》、《安安送米》、《五祥卧冰》感动天神得鲤孝母等故事 。 取材广泛 , 主题鲜明 , 反映集中 , 表现生动 。朝邑剪纸 , 古朴、秀丽、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 , 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清至上世纪60年代 , 剪纸在朝邑县很流行 , 80年代后逐渐减弱 , 我的几位姐姐曾剪得一手好窗花 , 朝邑妇女凭借唯美的观察力和超强的记忆力 , 将戏曲人物和戏曲故事用剪纸体现出来 , 传统的朝邑剪纸细腻、沉厚 。 近年来经过抢救性发掘和保护 , 古老的艺术迎来了新春 。朝邑剪纸具有线条美和人物的情态美 ,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纹路 , 如:狗牙、马牙、树叶、梅花、月牙、花瓣等形式 , 采用疏密对比、方圆对比、点线对比等手法 , 把长不过两寸的人物组成一幕幕的戏曲场景 , 惟妙惟肖的展现在窗户之上 , 这些隽秀、细腻的剪纸 , 诠释了朝邑巧妇们对人生的理解、生命的诉述及真善美的追求 。朝邑剪纸的内容多为戏曲故事和花草、树木、动物等图案 。 剪纸的颜色多红色和黑色 , 朝邑剪纸是关中东府三河湿地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 是一种美学沉淀和民俗传承.朝邑人尚黑 , 真正传承了秦人以黑为美的审美观 , 黑色被朝邑人奉为最质朴 , 最美丽的颜色 。 过去 , 老朝邑人的棉衣多为黑色 , 黑色的窗花为朝邑独有 。 特别是取材于戏曲的剪纸 , 一色全为黑色 , 这是其他地区剪纸不具有的特点 。 用于保存窗花的方式被称为熏样 , 妇女们把纸张用蜡烛或煤油灯的黑烟熏黑 , 然后剪成窗花的样本 , 夹在书籍里保存起来 。 朝邑剪纸
朝邑剪纸
朝邑剪纸
朝邑剪纸
朝邑剪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