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从未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 有人担心:如果各产粮大国都限制粮食出口 , 会不会影响中国人的饭碗?中国的粮食安全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事实是最好的回答 。 看市场 , 无论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 , 还是“三区三州”偏远乡村 , 商场的货架上粮食品种琳琅满目;看田间 , 春耕进展快、苗情好 , 全国春播粮食面积多于往年 。 问问身边朋友 , 家中有没有囤米囤面?别人会把这当成一句玩笑话!的确 , 农业发展到今天 , 中国人已牢牢端稳了自己的饭碗 。 “手中有粮 , 心中不慌” 。 这次疫情 ,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 只要粮食不出问题 , 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 , 要端稳饭碗 , 就必须坚持“以我为主 , 立足国内” ,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 说一千道一万 ,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生存发展的底线问题 , 一旦出了问题 , 谁也救不了我们 。正因为如此 , 这么多年来 , 从中央到地方持之以恒重农抓粮 , 亿万农民一季一季辛勤耕耘 。 可以说 ,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 ,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信心!信心 , 来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看总量 , 中国粮食实现“十六连丰” , 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 。 看人均 , 去年人均占有粮食474公斤 , 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 看保障 , 作为口粮的水稻、小麦自给率达98%以上 , 饭碗里主要装自己的粮 。 数字背后 , 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嬗变:在春耕一线 , 北斗导航平田 , 无人机喷药 ,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 都成了种地的好帮手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生产方式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 新农机、新技术把粮食生产基础夯得牢了又牢 。信心 , 来自稳定的粮食产业供应链 。 “产业强 , 粮食安” , 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粮食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 , 仅口粮库存就能满足1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加工能力约19亿斤 , 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天的加工能力 , 就够全国人吃1天多;迈向粮食强国 , “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年产值超过3.1万亿元 , 不仅丰富了人们餐桌 , 也稳住了农民的钱袋子 。信心 , 来自制度保障 。 制度是关系粮食安全的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 今年春耕 ,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 发放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 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 并提高了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等 , 这些政策释放出强烈信号——让农民种粮不吃亏、地方抓粮不吃亏 , 调动保护好这“两个积极性” 。 这是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法宝 , 过去是 , 将来也一定是!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 ,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 但越是农业形势好的时候 , 越不能麻痹松懈 。 尤其要看到 , 尽管粮食连年丰收 , 但基础还有短板 , 挑战也不小 , 未来粮食需求仍刚性增长 , 每年因人口数量增长就要增加粮食需求上百亿斤 。因此 ,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的永恒课题 , 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一刻不能松 。 保护好“耕地红线” , 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 , 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我们“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推荐阅读
- 李兰娟|李兰娟:4组数据充分说明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也是安全的
- 光明网|安全倡议书:戴好头盔 安全出行
- 巴基斯坦再遭蝗虫侵袭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客货混载还超员,生命安全谁负责?
- 辽沈晚报盘锦时刻|市应急管理局对双台子区安全生产工作 开展专项督查
- 陈宏坪|博士生在派出所毕业答辩!网友:安全系数五颗星
- 筑牢安全防线 推进安全生产可视化管理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石楼:交警联合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开展安全头盔捐赠活动
- 延安交警|南泥湾中队开展“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活动
- 宁陵交警|【七进宣传】宁陵交警“六一”交通安全宣传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