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五问人造肉:试吃肉感欠佳 能成消费常态吗?|观潮( 二 )
此外 , 中国历来都以爱吃蔬菜闻名 。 Statista 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 2013年至2018年期间 , 中国城镇家庭人均年蔬菜消费量均在100公斤上下 。 同期美国人均年蔬菜消费量在2017年达到最高157磅(约合71公斤) 。
饮食结构的差异 , 给人造肉行业的推广也带来困难 。 “用假肉劝美国人吃蔬菜”这一套在中国未必行得通 , 反而会引发疑问 , “为什么不直接吃真肉?”
除了增加日常的蔬菜进食量 , 人造肉的另外两大卖点分别是:健康和环保(原因如上文 , 在此不再赘述) 。 然而这两个优势能否转化为消费动力 , 还要画个问号 。
去年6月 , 《福布斯》报道称 , 在一项调查中 , 57%的受访者表示对合成肉不感兴趣 , 甚至抱有怀疑态度 。 在多年的普及宣传之后 , “有机”二字已经成为现代人选择食品的一杆秤 , 实验室诞生的人造肉从天而降 , 几乎是要推翻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 。 有人认为 , 改变消费观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 而人造肉公司能否等到那一天也是问题 。
不仅如此 , 有媒体报道称 , 人造肉也不是绝对健康的 , 例如出现实验室污染等等 。 “环保”的卖点也十分虚无缥缈 。 在普遍未建立深刻的环保观念的基础上 , 从每日的餐食着手 , 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 。
对于“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 , 在口味上取胜 , 可能人造肉是寻求长期发展的唯一出路 。
发展“绊脚石”在哪儿?
撇开肯德基1.9元的尝鲜价不谈 , 目前市面上正常销售的人造肉食品价格普遍较高 。
以星巴克的几款新品来看 , 植物牛肉意面和千层面的售价是69元/份 , 植物猪肉沙拉和谷物碗的售价是59元/份 , 高出其他简餐20-30元 , 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一次尝试;国产品牌Omnipork也不便宜 , 230克一包的纯素肉肉饼售价28元 , 相当于一斤60多;另一国产品牌金字火腿(002515,股吧)的去年10月销售的牛肉味植物肉饼规格为220g/盒 , 2盒尝鲜价为118元 , 约合134元/斤 , 远远高于真肉价格 。
价格高反映出人造肉研发之路并不轻松 。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成立于2009年 , 在去年成为当红炸子鸡之前已经默默耕耘10年 , 期间累计融资13亿美元 。 它在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中透露 , 其全年研发支出为2065万美元 , 较前一年增加116% 。
前有高研发堵截 , 后面还有肉类工业的抗议 。 美国消费者自由中心去年大打广告 , 称人造肉企业的产品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健康 。 Beyond Meat首席执行官不久前表示 , 2020年将集中力量进行推广 , 以让大众了解其产品成分和制造过程 。
在国内 , 人造肉面临同样的困境 。 中国饮食中本身包含大量豆制品 , 80、90后成长过程中也都吃过“手撕素肉”、“香菇肥牛”等等模拟真肉的零食 , 因此对人造肉的概念并不买账 。 这一点在肯德基“新能源鸡块”微博下的评论中可见一斑 , 有网友直指其为“炸豆腐”、“炸豆泡” 。
图片
结语:
人造肉产品大张旗鼓地进攻一日三餐 , 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 新鲜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许多争议 , 无论它能否走得更远 , 在理念上它已经赢了 。 例如大多数人原来不知道吃肉会给地球造成这么大的负担 , 但幸好有这些先行者让我们看到一日三餐更广阔的意义 。 如果你对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等问题感兴趣 , 不妨来试一试这些植物肉 。
(责任编辑:王荣智 )
推荐阅读
- 宇宙印象|史上最快的人造物体:4克航天器被加速到20%光速,通信一次需8年
- 新华社新闻|珠峰“身高”如何测量?技术质量负责人回答五问释疑
- 「央视」遂宁学子肖国梁荣登央视《经济半小时》,讲述“人造太阳”背后的故事
- WeWork一周创投市场丨WeWork估值跌至29亿美元;喜茶跨界卖人造肉汉堡;字节跳动收购百科名医网
- 人造肉GO喜茶、星巴克、奈雪的茶……吃“假肉”将成为健康时尚新选择?
- 材料material顶级论文:盲人的福音?神奇钙钛矿,助力高质量人造眼睛
- 『人造』三星带来这样一扇窗 能为你生产人造阳光
- 『』人工肌肉、人造蜘蛛丝,他将天方夜谭变成现实,多项成果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 钛媒体APP《科学》杂志:人造“叶绿体”,理论上可将CO2转化为任何需要的有机物
- 切入端午场景,百草味第三款人造肉产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