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华为在去年发布的EMUI 10中 , 首次提出了基于“人因研究”成果的流畅动效设计 , 通过模拟符合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轨迹或行为 , 带来了“手眼心”合一的流畅体验 。而随着今年4月份EMUI 10.1的全面升级 , 华为将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再次注入到人机交互设计之中 , 带来了焕新的“阻尼感动效” , 让用户对日常操作时的滑动行为拥有了更顺畅的感知 。
『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EMUI 10.1项目内部设立的“动效设计与研究团队” , 被号称是UX设计界的“天团” , 其中不乏985名校毕业、精通心理学与设计学的高材生 。他们基于对用户长期的使用观察和科学的人因实验 , 认为用户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过程中 , 人与界面交互的心理模型其实会受到真实世界的影响 。
EMUI 10.1阻尼感动效的“灵感”来自真实世界
比如当你在泳池高台跳水 , 人体落入水中的那一刻 , 并不会因水的阻力立刻停止 , 而是会产生“由快至慢”的转变过程 。这其中受到了流体力学的斯托克定律的影响——当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正比于物体的速度(Fv∝kv) , 其中比例系数“k”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物体本身的大小 。在EMUI 10.1滑动曲线的动效设计中 , 华为动效设计天团就将这个自然规律融入到EMUI 10.1阻尼感动效的设计之中 。
『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你在使用EMUI 10.1设备进行网页浏览的时候 , 手指向上滑动 , 网页随即向下翻页 。在这个过程中 , 以手指离开屏幕的那一瞬间开始 , 下滑的页面会呈现出符合真实世界物理规律的减速过程:犹如风吹落叶后缓慢下坠 , 避免像某些手机那样“瞬间到底”或“下滑过慢” 。
『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此一来 , 每一位EMUI 10.1用户在滑动网页、浏览新闻、查看商品等列表滑动的场景中 , 眼中所看到的现象 , 都符合心理对物体下坠缓慢减速的“潜意识”预期 , 满足了“手、眼、心”三位一体的统一感知 。
综合不同屏幕刷新率下的最优滑动模型
本月 , 华为发布了四曲满溢屏的P40 Pro , 首次在手机屏幕硬件上升级到90Hz高刷新率 , 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高刷新率屏幕机型登场 。而在60Hz与90Hz刷新率设备上 , 必然不能套用同一种滑动曲线的参数 。
『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鉴于屏幕刷新具有“采样保持”(sample-and-hold)的特点 , 60Hz刷新率下每帧画面会保持16.7ms不变 , 虽然屏幕每一帧渲染的画面都是清晰的 , 一旦“动起来”人眼看上去就可能变模糊 。因此EMUI 10.1对像华为P40 Pro这样的高刷新率屏幕机型 , 缩短了每一帧“保持”的时间 , 让视网膜成像的残余时间缩短 , 减少了“动起来”后画面模糊的情况 。
这就像是小时候看“连环画” , 每一页都有一个上下衔接的画面;当快速翻页时 , 静态画面就会“动起来”;当翻页速度越快 , 画面就会越连贯 。日本早期的《樱桃小丸子》等动画制作也是类似原理 。
『阻尼』EMUI 10.1 交互设计背后的故事:阻尼感动效竟有“大学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为动效设计天团还综合了不同人群、在不同刷新率屏幕下的感受数据 , 以“易操作性”、“自然性”、“速度匹配性”、“易受控程度”与“满意度”五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 , 最终获得了不同屏幕刷新率条件下的最优滑动模型 , 让EMUI 10.1 的动效在60Hz与90Hz屏幕机型上的最终效果都符合“手、眼、心”合一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