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争相布局3D sensing,“TOF” 和 “结构光”谁能催生百亿独角兽?( 二 )





  • 智能手机的3D感知 , TOF+结构光是两大主流方案 , TOF有望最终成功突围 。
    智能手机仍将是TOF和3D结构光的主要落地场景 , 3D结构光覆盖短距离高精度场景 , 尤其是前置3D结构光 , 工程交付能力在众多方案中长期处于领先 , 故被其他方案替代的可能性短期不具备;TOF覆盖AR应用 , 手势识别等长距离低精度的场景 。 随着苹果iPad Pro后置DTOF入场 , 相关的安卓厂商会加速渗透布局 , 据The Elec报道 , 华为、三星均会渗透前后TOF模组进入产业链 , 预计总量不会低于1亿个 。



  • AR生态会由于TOF的快速布局而提前到来 , 谈AR落地场景不再是完全的空中楼阁 。
    TOF的成本由于苹果iPad Pro后置DTOF的隆重登场而带来的蝴蝶效应会加速下降 , 而其优质的实时感知能力将成为主流的3D Sensing方案嵌入到除智能手机以外的其他市场中 , 例如ADAS、机器人、智能家居等 , 而VR/AR这种对三维感知能力要求极高的场景 , 将会因TOF的大规模应用而进入普适使用的阶段 。



  • 现代大型数据中心的两级脊叶式结构会带来25G VCSEL光模块的爆发 , 但光通信所要求的工艺极高 , 信号调制稳定性是关键的关键 。
    该模组的使用会带来大量短距光纤连接的爆发式需求 , 10G光模块使用的VCSEL方案呈现的红海格局 , 将由于数据机房光模块升级到25G方案而存在增量释放 , 释放量级将达到十亿量级 。 释放该量级并非意味着这些量级都能被国产化消化 , 突破测试优化的超长周期 , 解决信号调制稳定性的工艺问题 , 对创业团队提出巨大的挑战 , 团队不具备10年以上工艺经验 , 不具备大厂从业经验(例如Lumentum , Ⅱ-Ⅵ等) , 实现稳定性大规模量产几乎不可能 。



  • VCSEL25G光模块的爆发受外延片市场的牵连极大 , 如何破除IQE公司的垄断使得下游拿到低价货源无比关键 。
    三安光电是国内唯一具备6英寸VCSEL外延片产线自建能力的国内长江 , 另外唐晶量子 , 全磊光电 , 新亮智能具备一定能力 , 但距离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



  • 与半导体其余产业部分相比 , 国产化替代主体在该行业机会更大 。
    TOF产业链由方案、算法、发射端泛光照明器和接收端近红外摄像头构成 , 四个产业部分中 , 方案部分由国外大厂完全统治 , 包括pmd , AMS, ST, TI, Melexis , Sony , Panasonic等 , 但泛光照明器领域(VCSEL) , 国内厂商在10G及以下版本中已达到市场充分竞争 , 25G也实现小规模量产 , 部分有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可能性 。 材料和外延片方面 , 在上游的砷化镓 , IC涉及到的晶圆代工 , 虽然大部分仍然由国外大厂完全占据 , 但部分国内厂商已经进入市场视野 。 近红外摄像头方面 , 例如CMOS传感器 , 除索尼三星外 , 国内厂商在部分产品型号中具备一定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