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 二 )


刺秦 , 那个单纯直接的张良 , 并不是天生的智者 , 也会为情绪左右 。 第二个阶段:存韩
只是给自己报私仇 , 这个目标太狭隘 , 当自己没有了金钱 , 就无法继续驱动逐利之人为己所用 , 张良意识到了这一点 。 但是以他的认知 , 实在找不到其他的办法 , 这可怎么办呢?张良陷入了痛苦之中 ,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当做一个故事来看:张良遇到了一位老者 , 通过在桥下拾鞋 , 忍受老人的刁难 , 获得了《太公兵法》 , 而后就脱胎换骨的成为了一个智者 。 旦日视其书 , 乃《太公兵法》也 。 良因异之 , 常习诵读之 。 ——《史记·留侯世家》
『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
文章图片
我认为这个故事里有两个点:一个是张良得到了一本书 , 叫做《太公兵法》 , 第二是张良开始日夜诵读 , 学习知识 。 关键是角色的转化和心态的转变 , 能读书表示张良已经从浮躁轻狂变得沉稳老练 , 他知道刺秦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 自己要改变策略 。 居下邳 , 为任侠 。 项伯常杀人 , 从良匿 。 ——《史记·留侯世家》
在读书提升自己的同时 , 张良还接纳和自己类似 , 被秦通缉的人 , 因为这些人是自己的同伴 , 是可以争取共同反抗暴秦的 。 这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项羽的伯父 , 项梁的弟弟项伯 , 那个决定鸿门宴结局的关键人物 。 用钱财和利益去拉拢人 , 只能收到一时之效;用能力和资源去帮助人 , 也可以得到一个可靠的朋友 , 张良显然进步了 , 也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 。 后十年 , 陈涉等起兵 , 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 ——《史记·留侯世家》
『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
文章图片
静待其变的张良终于等到了机会 。 陈涉起兵成了天下的表率 , 张良也聚拢了几百人的队伍 , 这些人就是在张良的影响下 , 围拢在张良左右的可靠之人 。 但张良知道自己力量弱小 , 必须依附于强者才能有自己的机会 , 因此他选择投靠看上去强大的楚王景驹 。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 在留 。 良欲往从之 , 道遇沛公 。 沛公将数千人 , 略地下邳西 , 遂属焉 。 ——《史记·留侯世家》
但是在半路上 , 张良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沛公刘邦 , 他选择跟随刘邦 。 不要以为是张良有多聪明 , 而是张良只有几百号人 , 刘邦有数千人 , 这叫大鱼吃小鱼 , 张良识时务选择了依附于刘邦 。 沛公拜良为厩将 。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 , 沛公善之 , 常用其策 。 ——《史记·留侯世家》
『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
文章图片
刘邦对于人才是从来不吝惜的 , 在听了张良从《太公兵法》里学到的见解后 , 表示很赞同 , 同时他拜张良为厩将 , 表示对于张良的高度认可 。 对于张良提出的计谋 , 也经常采纳 , 做到了用其谋 , 听其言 。 良为他人言 , 皆不省 。 良曰:“沛公殆天授 。 ”故遂从之 , 不去见景驹 。 ——《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和刘邦都算是知识分子 , 要不然刘邦怎么能听懂《太公兵法》里说的是什么呢?刘邦能够接纳张良 , 很大的原因在于两个人有共同语言 , 沟通上没有障碍 。 说刘邦是个无赖和泼皮的人都醒醒吧 , 刘邦不是儒生 , 瞧不起儒生 , 并不说明刘邦没文化 , 反而说明刘邦有文化 , 正因为了解 , 才会鄙视那些死读书的儒生罢了 。
『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
文章图片
【『一个人的历史』谋圣张良成长的四个阶段,从历史看成长:刺秦、存韩、兴汉、安民】刘邦和张良更多想法很接近 , 他投靠了实力更强的项梁 。 这个时候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 , 拥立熊心为楚怀王 , 张良看准时机 , 建议说:“您既然立了楚怀王 , 为什么不立韩国王室后裔韩成为王呢?这样可以作为羽翼 , 壮大反秦的势力!”及沛公之薛 , 见项梁 。 项梁立楚怀王 。 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 , 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 , 可立为王 , 益树党 。 ”项梁使良求韩成 , 立以为韩王 。 ——《史记·留侯世家》


推荐阅读